“谎言工厂”——起底美国认知战的历史与套路
年来,美国之音以所谓“传播自由民主”之名, 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是名副其实的“造谣机器”,也是美 国“谎言工厂”的重要一员。 从报纸刊物到广播影视,从网络游戏到社交媒体,从网 红运营到算法推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进 行思想渗透、操纵国际舆论、塑造他国认知,谋求以“思想 殖民”维护自身霸权。漫画:于艾岑 一、“谎言工厂”的“造谣之音” “83 年来,‘赫赫有名’的美国之音首次陷入沉默。” 还让同一 个人一天内假扮多个身份在广播节目中造谣。前美国新闻署署长西奥多·斯特赖伯特曾公开宣称,“开 展一切必要工作”,以支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颠覆活 动。 冷战期间,美国之音波斯语广播长期攻击主张核裁军的 《斯德哥尔摩核裁军倡议》,被伊朗媒体抨击为好战的“造 谣之音”。同一时期,美国之音设立阿拉伯语广播,扩大在 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布局,遭到埃及、伊拉克、尼日利亚、泰 国等国强烈反对。 对西方“不利”信息的可见度,还专门推出新应用来推送对 西方“有利”的信息。 豢养“网络水军”、动用社交机器人开展高密度传播…… 在社交媒体平台,美国操控舆论、塑造认知的手段不断翻新。 美国“截击”网站曾披露,美国国防部长期与 X 等社交媒体 平台秘密合作,利用虚假账号在中东多国开展认知战。 美国《每月评论》网站刊文说,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美国 政府已将社交媒体平台“武器化”。玻利维亚前内政部长、 学者乌戈·莫尔迪斯说,美国政府借助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0 魔豆 | 9 页 | 701.59 KB | 27 天前3多哈遇袭后:中东国家的回应与安全格局新动向
仅放大了各自优势,也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提供了美军 之外的安全选项。这无疑是对以色列扩张野心的威慑和对 美国安全承诺失信的回应。沙巴结盟还有一层深意。巴基斯坦与中国有深入军事 合作,而沙特则长期依赖美国装备。受制于美国压力,沙 特在发展对华军事合作上保持谨慎,但通过与巴基斯坦的 绑定,其增大了在中美之间的回旋空间。因此,沙巴结盟 不仅是区域安全形势的产物,也是大国博弈背景下两国谋 如果不是美国不停地给以色列输血,以军不可能持续攻击 加沙,升级冲突,以军也不可能多头出击,将战火燃烧到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美国越是卖力的维护它在 中东的主导权,它的信誉越快破产。 多哈遭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东长期累积的安全赤 字、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脆弱。接下来形势的发展、冲突 的演进和各国的应对,将决定这次危机仅仅是旧秩序的一 次断裂,还是走向新秩序的分水岭。0 魔豆 | 4 页 | 144.43 KB | 28 天前3历数美国联邦政府的威权化动向
邦政府;近期,联邦政府未经部分州同意, 直接向边境地区或骚乱严重的州派遣国民警卫队,州长们批评这 是对州政府治安权的侵犯,反映出联邦权力对地方的进一步压制。 三、新闻审查机制的悄然建立 美国长期自诩为新闻自由的守护者,但现实正在发生逆转。 特朗普时期多次将“不友好”媒体(如 CNN、《纽约时报》等) 驱逐出白宫记者会,并公开鼓动支持者攻击“假新闻”,造成媒 体自我审查氛围。在新政府上台0 魔豆 | 7 页 | 273.49 KB | 29 天前3
共 3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