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
析⼈类⾏为、 社会地位、经济状态、个体性格等,对不同⼈群进⾏标识分类、区别对待, 带来系统性、结构性的社会歧视与偏⻅。同时,拉⼤不同地区⼈⼯智能鸿沟。 (b)冲击教育、抑制创新。学⽣及科研、⼯程技术、⽂学艺术⼯作者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 - 8 -将⼈⼯智能⼯具⼴泛应⽤于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创意创作等⼯作,在提 升效率的同 部署基础安全指南,从模型选⽤、模型部署、模型运⾏和模型停⽤等环节, 提出安全基线建议。在此基础上,相关⾏业领域结合⾃⾝属性特点,制定 能源、电信、⾦融、交通、教育、⼯业等重要⾏业领域的应⽤安全指南, 形成清晰的安全应⽤路径,释放⾏业应⽤潜⼒。 5.8 建设⼈⼯智能安全测评体系。 构建模型算法安全测评、 应⽤通⽤ 安全测评、具体场景安全测 培养体系建设,形成从基础教育到⾼等教育的完整培养链条。加强⼈⼯智 能安全设计、开发、治理⼈才培养,⽀持培养⼈⼯智能安全前沿基础领域 顶尖⼈才,壮⼤⽆⼈驾驶、智慧医疗、类脑智能、脑机接⼝等重点、前沿领 域的安全⼈才队伍。 5.13提升全社会的⼈⼯智能安全意识。⾯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事 业单位加强⼈⼯智能安全规范应⽤的教育培训。结合互动平台、0 魔豆 | 92 页 | 30.37 MB | 1 月前3
共 1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