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国防战略既是意志的显现,也是资源的分配标准。美国 的国防战略历来是全球安全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方向 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布局,不仅关 乎美国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领导中的角色,同样决定着其在 未来十年内的军事、外交及经济优先事项。因此,这一草案 的修改不仅具有深远的国内政治意义,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引 发广泛关注。 一、白宫忽然调转车头,原因为何? 这一战略转向既有即时的政治动因,也植根于深层的结 变迁导致的不得不然。 首要的现实驱动来自资源约束与国内疲态。长期大规模 的海外军事部署已对美国社会与财政造成反噬。国会预算办 公室及多家独立研究机构多次警示,联邦财政与长期债务处 于历史高位,未来数十年的赤字压力将严重限制额外的海外 开支与军力扩张,使得聚焦本土防御成为更易获得政治支持 的选择。同时,多项民调显示,公众对在无直接外部威胁情况下 进行远洋干预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国内对无休止海外投入 意识形态夹缝中挣扎妥协,努力在对华强硬与军事收缩之间 寻求并行路径。美国的“收缩-再平衡”战略并非全新现象,同样存在 一定的历史惯性。 美国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多次出现对外介入减少的内向 化周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十年,美国公众与政治 精英倾向于回避海外承诺,强调国内正常化与复苏,在外交 上采取更为审慎乃至回避的姿态。这一时期的经验显示,内 向化多在财政社会压力与对外战争创伤并存时出现,但通常 不意味着全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5 天前3“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
“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 舆之力 ※舆之力,正高工,研究导弹/激光/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等几十年,洞察其舆论影响及其新质科技运用。 新闻连接 新华社:普京总统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后宣布,“榛树”导弹首套量产型已 完成生产并交付部队。 央广网:2025 年 8 月 1 日,普京总统与到访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后,宣布“榛 树”导弹首套量产型已交付部队,两国还谈及在白俄罗斯部署该导弹综合设施等相关内容。 报》、 德国《图片报》等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波兰总理甚至连夜开 会商讨对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承认,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已进入战略临 界点,欧洲防空体系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美国智库也发出报告警示,“榛树”导弹 让欧洲防空体系压力倍增。 国外媒体报道,“榛树”导弹从外形上看,与常见的弹道导弹差不多,长长的弹体,尖 尖的头部,但其内部的构造却是大有乾坤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2 月前3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一、导语 在西方叙事中,中国军队和人民的作用被严重低估,而 他们对遏制纳粹法西斯主义的贡献却至关重要。 几十年来西方主流叙事淡化了中国对盟军胜利的贡献, 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描绘成欧洲列强和美国的胜利。这种扭 曲的历史视角不仅忽视了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它也歪 曲了中国长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重要性。在二战结束 80 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纠正这种叙事上的不平衡,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1 月前3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乌克兰自己决定——华盛顿、莫斯科,甚至某场遥远的高层 会谈,都可能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场合。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 如口号。未来五到十年,欧洲在结构上仍将依赖美国和北约 的指挥结构和监视网络。武器供应链以美国为中心。 尽管布鲁塞尔可以在外交场合努力展现其独立姿态,但 一旦涉及硬实力的较量,欧洲仍不得不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 阿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1 月前3
共 4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