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
并替代瓦格纳为马里提供反恐、武装、训练等安全相关服务。 俄罗斯在非洲进行的人员变动,体现了俄罗斯方面对非政策 的变化。瓦格纳在非洲 非洲,尤其是萨赫勒地区,长期以来被恐怖主义困扰, 马里则更是被恐怖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法国在 2013 年受马里邀请,派遣军队进入马里进行反恐。尽管法军初期 取得了巨大成功,长期越反越恐的驻军反恐行动导致马里军 政府在 2020 年政变中,以反法为名义获得了巨大支持。2020 年 要保护,当年瓦格纳在马里规模约达 1000 人。2022 年 1 月, 瓦格纳集团战士进入马里,同月,马里宣布驱逐法国大使。8 月,法军全部撤出马里,法国在马里的反恐行动以失败告 终。 上海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袁勋指出,在宣传方面,瓦 格纳通过介入政局、利用反殖民叙事和提供军事替代方案三 管齐下,系统瓦解法国等西方国家在相关国家的主导地位。 在经济方面,瓦格纳集团主要通过获取关键矿产开采权作为 其安全服务的“对价”。相关信息显示,仅 然明显,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依然存在,布基纳法索、尼日 尔、马里、中非等国仍然难以解决国内的叛军、恐怖组织等 安全问题。而大湖区卢旺达、刚果金等国存在多方面冲突。 尽管俄罗斯在经贸关系上相对弱势,随着法国在非洲多国的 撤军,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非援助,俄罗斯可能会成 为非洲国家重要的安全合作伙伴。 俄罗斯的非洲军团在非洲可能有多项优势,首先,非洲 军火大量进口自俄罗斯,俄制武器供应占 2018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1 月前3“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
“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 近日,关于西方主要国家缺席九三阅兵的话题,持续占据各 大平台热榜。截至目前,42 个国家确认参加,而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九国领导 人确认不会出席。 对此,8 月 28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回应, 80 多年前,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1 月前3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日—阿登战役—柏林沦陷”的线性叙事。哈佛二战研 究中心 85%的文献都集中在欧洲战场上,学术资源的不平等 分配导致公众理解的结构性偏差。 3.话语霸权的维系机制 承认中国抗战的关键作用将破坏“西方救世主”叙事的 神圣性。正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说:“历史记忆是权力关系的化石层”。在中国 GDP 达到美国的 65%,否认中国的历 史贡献成为剥夺其道德合法性的关键策略。以《经济学人》 2020 年二战纪念特刊为例,其中仅有 0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1 月前3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期待,更将全球推入“安全困境”的恶性 循环。 六、多边体系的警惕与应对 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行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欧洲领导人纷纷发声,表达了他们对被边缘化的担忧。 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认为,欧洲在谈判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而德国总理默茨则强调,谈判必须以停火为前提。这些表态反映 了欧洲国家在和平进程中的积极意愿。 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后,又立即与泽连斯基会谈,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1 月前3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对乌克兰来说,这次会晤造成了一个外交困境。基辅方 面始终寄希望于美国提供的长期安全保障,但阿拉斯加会晤 表明,即便是最坚定的美国支持,也始终基于战略利益而非 道义承诺。 现实迫使乌克兰将目光转向欧洲,加紧与波兰、法国、 德国等伙伴的军事和财政协作。但基辅心知肚明:欧洲的防 务能力仍有局限。即便军费开支增加,欧洲在后勤支援、战 备水平、高端武器生产和情报体系上,仍难以摆脱对美国依 赖。 乌克兰的处境充满无奈。在争取欧洲支持的同时,它不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1 月前3“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
如果从白 俄罗斯发射到柏林,只需十几分钟,基本不给对方留下预警和防御的时间。 “榛树”导弹量产影响巨大 普京宣布“榛树”导弹量产,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 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榛树”导弹量产意义重大。俄罗斯把它当作有力的战略威慑工具, 若乌克兰在美国及北约支持下,继续用远程武器袭击俄罗斯领土,俄罗斯就可以用“榛树”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2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发现其中 3 张照片为 2018 年叙利亚冲突影像。 同时,印方也是以讹传讹和夸大其词。袭击事件发生后, 印控舆论场充斥着渲染血腥与仇恨的内容,一些主流媒体甚 至播放并非遇难者的视频和图像。法国 24 电视台的调查节 目揭露,案发后印网上疯传的若干“惨案现场”照片是由 AI 生成的伪造影像,画面里遇难者遗体残缺不全、光影错乱, 有些人脸处甚至出现 AI 水印。一段“遇难情侣生前最后共 侵犯主权、危及南亚稳定,呼吁国际社会介入调停。巴常驻 联合国代表艾哈迈德提议由中俄牵头成立国际调查组核查 事件真相,试图打破印度单方面叙事的垄断。巴方借助友好 国家和国际媒体为自己发声,并充分用好国外独立调查媒体。 法国 24 电视台“真相或假象”栏目曝光印国内宣传中使用 AI 照片消息后,巴官员和媒体迅速转发报道,质疑印政府和 媒体拼接造假来煽动反巴情绪,试图削弱印方的道义可信度。 土耳其等国家媒体积极充当“传声筒”,大量传播巴方发布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3 月前3中东和伊朗局势最新动态2025年8月29日
的交互式地图,其中显⽰了以⾊列-伊朗战争期间对伊朗的袭击总数,以及显⽰ 每⽇袭击的交互式延时摄影。 8⽉28⽇ ,伊朗议员提出⼀项由三部分组成的法案 ,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此举 可能旨在向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施压 ,使其不再对伊朗重新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1] 该 法案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终⽌与美国和欧洲三国的所有谈判 ,并终⽌ 与国际原⼦能机构( IAEA) 期内重新对伊朗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关键要点 · 伊朗对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回应:伊朗议会于8⽉28⽇提出—项由三部分组成的法 案 ,要求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此举可能是为了向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 国)施压 ,使其不再对伊朗重新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伊朗与俄罗斯和中国合作避免快速恢复制裁:伊朗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批准—项俄中决议草案 ,将 第2231号决议和伊核协议延⻓⾄2026年4⽉18⽇60 魔豆 | 7 页 | 565.27 KB | 1 月前3
共 8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