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明,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 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达成协议。1 月 19 日,巴以停 火协议生效,标志着巴以局势暂时缓和,但未来仍存在不确 定性挑战性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 巴以冲突期间的网络战和认知战相互交织,以网络为中心的 认知战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一环。那么,这场认知战的主要 战法是什么?即相关各方对网络连接力、媒介连接力、信息 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的激烈争夺。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凭 借全球媒体传播优势和网络基础设施垄断地位,对俄实行网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流动和信息级联,各方运用摧毁瘫痪网络连接 (网络断连)、资本控制媒介连接(媒体噤声)、算法操纵信 息连接(算法诱引)、谎言催化情绪连接(深度伪造)等战 术,围绕网络连接力、媒体连接力、信息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而奋力争夺。例如,以色列限制外国媒体进入加沙,攻击 通讯基础设施,制造电力中断,耗尽用于充电的燃料,以及 实施长时间网络中断。虽然以色列虽无法完全断开加沙的网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3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 战较量|网络攻击战 印巴冲突是两个战场协同作战,从现实战场的边境炮击、 空战升级、陆战对抗延展到网络空间和媒体舆论,军事对抗 和网络攻击、认知操纵、情报对抗协同推进。例如,超 50 个亲巴黑客组织结成阵营,以 DDoS 攻击(占比 50%)、网站 篡改和宣传战(36%)及数据泄露炒作(10%)为主要手段对 印发起攻击。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安全、战略与技术中心 研究员苏米娅·阿瓦斯蒂等撰文称,网络战虽然位于军事战 边缘,但对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 战作为一种低强度、针锋相对的数字攻击模式,涉及网站网 页篡改、虚假信息传播、间谍窃取活动和数字破坏行动。伴 随网络战和舆论战日益融合,印巴尝试了一系列旨在激发本 国民众情绪、塑造认知观点、打击敌方士气、影响国际舆论 的认知战行动,双方竭力争夺网络空间和认知战场的主导权, 强化认 巴认知战的第一条战线:网络攻击战。 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组织基于亲巴或亲印立场,通过协 调一致的网络行动,瞄准印或巴的政府和通信、能源、金融 等网站及服务,极力瘫痪印或巴的关键基础设施,削弱对印 或巴的战时作战和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干扰印或巴的高层决 策,阻挠政府信息传播,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并给印或巴政 府和民众造成心理威慑、制造社会恐慌。从实际效果看,虽 然网络攻击并未对印或巴造成重大损失,但黑客攻击表明了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3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 后的认知战较量|网络舆论战 印巴认知战的第二条战线:网络舆论战。 现在军事战争往往伴随网络舆论战,通过传播假新闻、 虚假宣传、深度伪造和 AI 生成内容,利用信息干扰操纵认 知,通过制造混乱、焦虑和散播混乱来影响敌国民众心理。 空战爆发后,印巴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激烈 的认知对抗,通过外交部、国防部等机构大量发布和传播对 于己方有 正当性。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严密监控网络舆 情,及时辟谣不实信息。PIB 的事实核查小组昼夜运转,应 对网上激增的谣言举报。有印方官员表示,巴方社交账号的策略很简单:以极快速度、大规模地向网络空间注入虚假内 容,让真相淹没在汪洋谎言之中。5 月 23 日,印度外交部发 言人的 X 账号在凌晨三点发布剪辑视频,指控巴“操纵网络 水军”。印方策动的社交媒体#向印军致敬话题 48 48 小时内互 动量破 18 亿,算法优先推送"阵风战机威慑中国"的虚拟动 画。巴方网络响应机构 PKCERT 则警告称,敌对势力正在利 用事态升级传播虚假信息并攻击关键系统。例如,巴政府机 构的多个网站和 X 官方账号发布了有关冲突升级及军事影响 的新闻,但随后又删除原帖,并声称遭到黑客攻击。巴证券 交易所网站 5 月 9 日上午有一段时间无法访问,网站横幅上 写着“PSX 网站正在维护,直至另行通知”。巴卡拉奇港务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3 月前3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大国之间的对抗并非不可改变。当核心利益契合时,强 国完全可以抛开盟友,直接与对手握手言和。这对北约和欧 盟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他们自以为牢不可破的联盟关 系,在大国交易的棋局中,随时可能变成被牺牲的棋子。 美国前网络安全高官罗伯·乔伊斯曾有个精妙的比喻: “俄罗斯好比飓风,而中国则像气候变化——持久、渐进却无 孔不入。”这番话道破了一个关键现实:不同挑战需要不同应 对。俄罗斯的攻势往往来势汹汹,而中国的崛起虽看似温和, 会谈,都可能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场合。 三、欧洲防务自主: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战略自主”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欧洲政坛,但现实却远不 如口号。未来五到十年,欧洲在结构上仍将依赖美国和北约 的指挥结构和监视网络。武器供应链以美国为中心。 尽管布鲁塞尔可以在外交场合努力展现其独立姿态,但 一旦涉及硬实力的较量,欧洲仍不得不看华盛顿的脸色行事。 阿拉斯加会谈将这种失衡暴露无遗:当美俄两大国直接对话 时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1 月前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无法遏制中国,亦已直接体现在军事领域。美国在力量 投送、远征作战经验和全球同盟网络方面仍保持优势,而中 国在常态化训练、区域打击能力和特定作战平台例如反介入 和区域拒止体系、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航母编队演训等方 面取得显著进步。 今年九三大阅兵,中国展现出独特而强大的海、陆、空、 导弹、网络等多维联动能力。多家国际媒体指出,中国在台 海周边演训频次与能力的提升已实质性改变地区安全态势,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5 天前3百姓安则天下安——聊聊我心中的国家安全
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该法 还明确规定了国家安全总任务以及保护人民权益、加强建设国防、保护经济安全、 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维护民族团 结、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恐怖主义、保护公共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外 部空间安全、保护海外权益等国家安全具体任务,将国家安全的外延通过法律的 形式做出界定。 近年来,国家0 魔豆 | 7 页 | 298.65 KB | 4 月前3
共 6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