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采购被禁舆情梳理
火箭军采购被禁舆情梳理 事件概要:8 月 28 日到 9 月 1 日,火箭军后勤部采购和 资产管理局发布 180 条公告,宣布终止 74 位评标专家和 116 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被停止了参与投标军队采购项目的权 力,评标专家则失去了参与评审军队项目的资格。处罚追溯 至 2016 年的采购项目,时间跨度长达 9 年。评标专家的处 罚理由基本都是“评审错误影响评审结果”,还有一些专家0 魔豆 | 3 页 | 122.63 KB | 1 月前3以反事实控制印度舆论,莫迪-辛格双人舞表演登峰造极
30 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议会特别会议上,宣称印度防空系统 在 5 月 9 日的印度“辛多尔”作战行动中,成功挫败了巴基斯坦发射的 1000 架无人机和导 弹进攻,并称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而印度防长辛格,更是将反对党的质疑,化作 了展示印度军事实力的舞台,并口吐“敌人的阴谋被化为泡影”,好像瞬间点燃了印度民 族的自豪感。莫迪在议会上还称,印度本土制造的无人机、导弹和雷达系统其效率“无与 伦比” 质疑在全印度面前显得“无关紧要”,还成功地将公众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印军“无敌”的 虚假形象上。 反事实宏大叙事而无中生有控舆论。与莫迪的“宏大叙事”“现场作秀”相比,防长辛 格在议会中的表演堪称史诗级的成功诡辩案例。7 月 28 日,辛格在通报“辛杜尔”行动中 无边界的编故事,说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及巴基斯坦境内 9 个恐怖分子营地实施了精准打 击。辛格更绝的的反事实舆论是,直接把讨论的失败漏洞追责反而引向了其反面的战果炫耀:0 魔豆 | 1 页 | 209.43 KB | 2 月前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无法遏制中国,首先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科技压 制收效不大。自 2018 年以来,华盛顿在关税政策、额外关 税威胁以及对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方面持续加码,特别是通 过实体清单与许可限制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关键设备进 行管控,试图遏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追赶。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单向效果:面对制裁,中国通过 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产业链建设,并推动对外贸易 伙伴多元化,使美国施压的长期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在政府 一旦美国调整优先方向,盟友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防 务投入、战备部署与外交策略,这一重新校准过程本身就会 改变欧洲与亚太的安全态势与合作框架。 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将加剧盟友实现自主防务能力的压 力,并可能引发分散的军备采购与能力建设竞争。 若美国削减前沿部署或区域安全承诺,长期依赖美军支 持的欧洲与亚太国家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迅速填补能力缺 口,要么承受更高的战略风险。前者将推动本土与区域防务 投资 此次战略调整也是一个重要窗口,可能加速全球安全格 局向多极化演进。它迫使欧洲与亚太国家直面战略自主的现 实选择,或将催生更具区域特色的安全架构与常设合作机制, 推动多边机构职能重塑。 但机遇与风险并存:若各国在补位过程中缺乏协调或与 潜在对手开展安全合作,新形成的遏制与竞争格局将更复杂 难测。因此,此次战略转向不会自然导向更稳定的秩序,而 是开启一个充满重构、代理化与价值重估的历史过渡阶段。四、总结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5 天前3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政治温度计,测量着两个核大国关系的冷暖变化。这场时隔 数年的“特普会”发生在俄乌冲突僵持的关键节点,其战略价 值远超表面成果。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周五在美 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结束了一场高风险会晤,取得了进展但未达成 协议,2025 年 8 月 15 日 会晤传递出三重信号:其一,美俄这两个核大国仍保持 着最低限度的对话渠道;其二,大国博弈的规则正在被重新 定义;其三,这种变化将产生连锁反应——欧洲的战略自主 面始终寄希望于美国提供的长期安全保障,但阿拉斯加会晤 表明,即便是最坚定的美国支持,也始终基于战略利益而非 道义承诺。 现实迫使乌克兰将目光转向欧洲,加紧与波兰、法国、 德国等伙伴的军事和财政协作。但基辅心知肚明:欧洲的防 务能力仍有局限。即便军费开支增加,欧洲在后勤支援、战 备水平、高端武器生产和情报体系上,仍难以摆脱对美国依 赖。 乌克兰的处境充满无奈。在争取欧洲支持的同时,它不 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或许由不得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1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地面行动还摧毁巴方 4 架 F-16D、1 架“大力神”运输机、1套红旗-9 防空系统和 2 套移动指挥中心。印媒体并未提供充 分证据,而是使用模糊和笼统词汇,缺乏时间、地点、击落 方式等细节证据。同时,印严格管控国内舆论,没有印媒体 和自媒体能够真实报道冲突态势,还要求社交媒体对印网民 屏蔽外界信息,以至于大部分印度人都以为自己赢麻了。伴 随捷报口水战,印巴之间的社交媒体操纵、虚假信息传播、 国际媒体发声等行动接踵而来。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上 的虚假信息和宣传激增,形成“虚假信息海啸”。从深度伪 造视频到重复使用的恶作剧,再到精心策划的标签宣传,虚 假信息旨在操纵民众认知,影响印巴局势。印发起军事行动 后,巴控舆论场立刻涌现出大量未经证实的获胜战报。巴国 防部长胡瓦贾·阿西夫一度声称俘获了印士兵,但不久便收 回说法,承认并无印军被抓。社交媒体热传的一张据称是击 落印度“阵风”战机的照片,却是 2021 辟谣称。巴外长比拉瓦尔在联合国安理会控诉“印度暴行”, 展示儿童受伤照片,然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调查发现其中 3 张照片为 2018 年叙利亚冲突影像。 同时,印方也是以讹传讹和夸大其词。袭击事件发生后, 印控舆论场充斥着渲染血腥与仇恨的内容,一些主流媒体甚 至播放并非遇难者的视频和图像。法国 24 电视台的调查节 目揭露,案发后印网上疯传的若干“惨案现场”照片是由 AI 生成的伪造影像,画面里遇难者遗体残缺不全、光影错乱,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3 月前3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形态化,推出“算法战”“深伪战”等新战术。 而巴以冲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流动和信息级联,各方运用摧毁瘫痪网络连接 (网络断连)、资本控制媒介连接(媒体噤声)、算法操纵信 息连接(算法诱引)、谎言催化情绪连接(深度伪造)等战 术,围绕网络连接力、媒体连接 以色列限制外国媒体进入加沙,攻击 通讯基础设施,制造电力中断,耗尽用于充电的燃料,以及 实施长时间网络中断。虽然以色列虽无法完全断开加沙的网 络连接,但一时间基本限制了加沙现场真相信息的外流,控 制了加沙的信息流。据统计,冲突爆发不到 1 个月,就有 48 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丧生。同时,西方媒体对以色列叙事进 行偏袒,而对巴勒斯坦叙事进行边缘化。例如,以色列媒体 炮制大量虚假新闻,发起煽动浪潮,这些虚假消息被西方媒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3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
符号(如印度国旗),凸显“地缘宣示”意味。ZoomEye 监测系统对空战爆发后前两日克什米尔地区 网络资产探测报告显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掉线率 62.06%, 这与高强度军事部署、关键电力节点损毁及通信管制强度提 升存在强相关性;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掉线率 22.67%,设备在 线率维持相对高位运行,基础设施韧性特征显现。印控克什 米尔地区网络基础设施遭受到更为严重打击。印媒体报道称, 多个地区出现停电。《印度快报》报道,斯利那加机场、桑 发表题为《停电、警报器和巴基斯坦未遂无人机袭击:过去 36 小时内发生的 10 件事》的报道,称旁遮普邦、拉贾斯坦 邦和古吉拉特邦已实施夜间停电,医务和安保人员休假被大 规模取消。相比之下,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网络状况相对稳定, 但仍有超五分之一的网络设施异常。5 月 8 日-10 日,网络威胁情报公司 DarkWebInformer 记录到 100 多起对印攻击事件,有超 20 个黑客组织参与, 个方面,攻击强度、损害、后果才是重要指标。 5 月 10,巴媒体称巴对印发动该地区史上规模最大最复 杂的网络攻击,摧毁印度关键基础设施。报道称,网络攻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包括:印能源行业的十个数据采集与监 控系统被成功攻破,印 1744 台网络服务器被彻底摧毁,印 多个消费者电力门户网站无法访问,印铁路 ICT 基础设施、 德里天然气配电公司和克什米尔电力配电公司服务均遭到 破坏,印超过 120 台路由器和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3 月前3“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
月,马里过渡政府邀请了 1000 名瓦格纳集团员工进入 马里,提供安全支持。这一发展成为俄罗斯与马里之间关系 的重要里程碑。同年,中非共和国大选前夕,瓦格纳派遣 300 名教官进入中非,直接护选、稳控要地。 2021 年,路透社披露马里—瓦格纳合同“接近达成”, 马里向瓦格纳每月支付约 1,080 万美元,内容含训练与政 要保护,当年瓦格纳在马里规模约达 1000 人。2022 年 1 月,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1 月前3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
通过高度可见的军事胁迫,放大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的效果, 迫使对手屈服。这种“混合战争”模式模糊了和平与战争的 界限,使得军事威慑常态化。 这一政策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军事部署成为一种惯性反 应时,误读误判和意外摩擦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也随之急剧 升高。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是试图重塑国际 关系的“游戏规则”,想用单边的军事优势取代复杂的多边 外交谈判,这无疑为全球秩序注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二、对外动武频繁,试图将国内矛盾向外部转移 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时,制造一个外部敌人便成为转移公 众视线、凝聚内部支持的最廉价方式。对委内瑞拉的军事施 压,就像一剂强效的政治“兴奋剂”,可以在短期内提振支 持率、压制反对声音,但其代价是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和潜 在的冲突风险。这种以内政需求驱动外交冒险的模式,使得 美国的外交政策变得极不稳定且难以预测,任何国家都可能 因为美国的国内政治需要,而成为下一个被打击的目标。三、冲击现有秩序,新门罗主义挑战多极化趋势 在 此为手段,强行维护其在全球日益受到挑战的单极霸权地位。 这种战略转向的直接后果,是国际关系不确定性的急剧 增加。首先,它使得任何与美国存在分歧的国家,都面临着 随时可能因美国国内政治需要而被升级为“敌人”的风险。 其次,它严重侵蚀了以国际法和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全球治理 体系,代之以赤裸裸的强权逻辑。最后,这种咄咄逼人的姿 态,必然会引发其他全球和地区大国的反制,从而加剧全球 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和阵营对抗,使世界滑向一个更加危险的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28 天前3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并透露将马上与普京进行电话交流。这种大国协商的方式,似乎 将欧洲盟友边缘化了。 当前特朗普政府的战争倾向更具特殊性:它发生在全球权力 转移的关键期,发生在美国社会极化加剧的背景下,更发生在核 武器扩散风险上升的时代。若放任“战争优先于选举”的逻辑,不 仅会摧毁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更可能引发大国间的战略误 判。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1 月前3
共 12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