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火协议生效,标志着巴以局势暂时缓和,但未来仍存在不确 定性挑战性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民众展开认知传播,试图影响国内国际舆论。于是,与军事 冲突相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际舆论认知也从最初谴责哈马斯袭击反转至谴责以军血腥 报复。这种舆论逆转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认知战。兰 德公司高级行为科学家托德·赫尔姆斯(Todd C.Helmus)、 威廉·马塞利诺(William Marcellino)共同撰文指出,这场 冲突在战术层面是双方军事和巷战能力的比拼,但在战略层 面这场冲突是关于认知的战争,讲述的是“谁是受害者、谁 是 是侵略者”的故事,而谎言和虚假信息发挥着关键和持续的作用。 同样,2012 年、2014 年的巴以冲突也是伴随战争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同情大量伤亡的巴勒斯坦民众,外界对以 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逐渐减弱。这背后也是认知战在起作用, 相关各方利用冲突图像和视频以及战争苦难来影响甚至引 领国际舆论。双方都大量发布利己信息,试图把自己塑造为 正义的一方。例如,以色列利用媒体策略来赢得同情,强调 其类似“9·11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3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 后的认知战较量|网络舆论战 印巴认知战的第二条战线:网络舆论战。 现在军事战争往往伴随网络舆论战,通过传播假新闻、 虚假宣传、深度伪造和 AI 生成内容,利用信息干扰操纵认 知,通过制造混乱、焦虑和散播混乱来影响敌国民众心理。 空战爆发后,印巴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进行激烈 的认知对抗,通过外交部、国防部等机构大量发布和传播对 于己方有 国内和国家舆论的影响明显。X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上 的虚假信息和宣传激增,形成“虚假信息海啸”。从深度伪 造视频到重复使用的恶作剧,再到精心策划的标签宣传,虚 假信息旨在操纵民众认知,影响印巴局势。印发起军事行动 后,巴控舆论场立刻涌现出大量未经证实的获胜战报。巴国 防部长胡瓦贾·阿西夫一度声称俘获了印士兵,但不久便收 回说法,承认并无印军被抓。社交媒体热传的一张据称是击 能导致地区局势升温时,科技公司的责任边界究竟在哪里? 可以说,虚假信息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频繁动用的武器,通过 伪造战果、篡改事实来影响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 *国际场合发声:争夺道义制高点。印巴双方深知国际 媒体的重要性,把认知战场延伸到全球媒体和外交空间,力 求在国际舆论中占据道义制高点。印向国际社会宣扬其军事 行动的正当性,强调打击针对恐怖主义威胁属于自卫范畴。 就连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也公开为印度站台,称“印度打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3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
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 战较量|网络攻击战 印巴冲突是两个战场协同作战,从现实战场的边境炮击、 空战升级、陆战对抗延展到网络空间和媒体舆论,军事对抗 和网络攻击、认知操纵、情报对抗协同推进。例如,超 50 个亲巴黑客组织结成阵营,以 DDoS 攻击(占比 50%)、网站 篡改和宣传战(36%)及数据泄露炒作(10%)为主要手段对 印发起攻击。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安全、战略与技术中心 国民众情绪、塑造认知观点、打击敌方士气、影响国际舆论 的认知战行动,双方竭力争夺网络空间和认知战场的主导权, 强化认知操纵和舆论对抗,把心理威慑与叙事争夺作为重点 作战任务。例如,亲巴黑客组织以#OpIndia 为行动代号,效 仿历史上针对以色列、美国的黑客运动,通过篡改政府网站、 炒作数据泄露等手段,将克什米尔议题与反殖民叙事捆绑传 播。具体而言,印巴冲突背后的认知战主要有三条战线。印巴认知战的第一条战线:网络攻击战。 印巴认知战的第一条战线:网络攻击战。 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组织基于亲巴或亲印立场,通过协 调一致的网络行动,瞄准印或巴的政府和通信、能源、金融 等网站及服务,极力瘫痪印或巴的关键基础设施,削弱对印 或巴的战时作战和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干扰印或巴的高层决 策,阻挠政府信息传播,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并给印或巴政 府和民众造成心理威慑、制造社会恐慌。从实际效果看,虽 然网络攻击并未对印或巴造成重大损失,但黑客攻击表明了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3 月前3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征。在麦卡锡主义影响下,包括《时代》杂志在内的报道甚 至将台儿庄的胜利改称为“美国军事顾问指导的胜利”。这 种叙事上的分割服务于政治目的,同时削弱了新中国的国际 地位。 2.西方中心主义的认知框架 在黑格尔“世界历史从东向西”的观念下,二战被简化 为“D 日—阿登战役—柏林沦陷”的线性叙事。哈佛二战研 究中心 85%的文献都集中在欧洲战场上,学术资源的不平等 分配导致公众理解的结构性偏差。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1 月前3
共 4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