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 的逻辑 2025 年 9 月,一份由五角大楼内部流出的国防战略草案 引发外界震动:草案建议将国防重心从长期强调的遏制中国 与俄罗斯,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及西半球安全。这一草案 由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主导的政策小组 推动并进入部门审议。 这份看似抽象的战略草案,并非停留在文件层面的文字 修辞。它正在以一种低调而实质的方式,改变着美军与白宫 这一战略转向既有即时的政治动因,也植根于深层的结 构性约束与历史惯性。既是国内政治的延伸,也是国际格局 变迁导致的不得不然。 首要的现实驱动来自资源约束与国内疲态。长期大规模 的海外军事部署已对美国社会与财政造成反噬。国会预算办 公室及多家独立研究机构多次警示,联邦财政与长期债务处 于历史高位,未来数十年的赤字压力将严重限制额外的海外 开支与军力扩张,使得聚焦本土防御成为更易获得政治支持 的选择。同时,多项民调显示,公众对在无直接外部威胁情况下 过实体清单与许可限制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关键设备进 行管控,试图遏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追赶。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单向效果:面对制裁,中国通过 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产业链建设,并推动对外贸易 伙伴多元化,使美国施压的长期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在政府 大力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逐步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无法遏制中国,亦已直接体现在军事领域。美国在力量 投送、远征作战经验和全球同盟网络方面仍保持优势,而中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5 天前3“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
相关服务。 俄罗斯在非洲进行的人员变动,体现了俄罗斯方面对非政策 的变化。瓦格纳在非洲 非洲,尤其是萨赫勒地区,长期以来被恐怖主义困扰, 马里则更是被恐怖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法国在 2013 年受马里邀请,派遣军队进入马里进行反恐。尽管法军初期 取得了巨大成功,长期越反越恐的驻军反恐行动导致马里军 政府在 2020 年政变中,以反法为名义获得了巨大支持。2020 年 9 月,马里过渡政府邀请了 瓦格纳的反恐行动直接造成了大量当地平民死伤。无论报道 真实与否,在俄官方部队进入后,造成平民伤亡的指责将从 难以问责的雇佣兵转移到俄罗斯政府上,并造成政治影响。 法军在马里的反恐行动也造成了平民伤亡,而长期驻军的政 治压力最终导致了当地人民对法国的不满,并最终致使法国 撤军。俄罗斯官方部队进驻非洲,可能也将面临这一问题。 据美联社援引消息,非洲军团将更加注重训练当地部队,而 非如同瓦格纳一样大量与当地军队共同作战。这可能是俄罗 利亚向利比亚输送物资;瓦格纳在利比亚规模达约 1,200 人。 通过与利比亚进行合作,俄罗斯将在地中海获得一个重要落 脚点,并经此向撒哈拉以南非洲进一步投入资源。结语 非洲大陆在资源丰富的同时,也长期遭到安全问题的影 响。甚至说,资源丰富本身就是安全问题的来源之一。随着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非洲已经成为我国重要 的投资目标和矿产来源地。近期,我国在非投资项目已经出 现了数起安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1 月前3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他们对遏制纳粹法西斯主义的贡献却至关重要。 几十年来西方主流叙事淡化了中国对盟军胜利的贡献, 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描绘成欧洲列强和美国的胜利。这种扭 曲的历史视角不仅忽视了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它也歪 曲了中国长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重要性。在二战结束 80 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纠正这种叙事上的不平衡, 同时认识到,中国通过英勇而坚定不移的抗击日本,成为确 保盟军胜利的基石。 二、掩盖的历史:从全球南方重构二战叙事 个师中有 35 个 师驻扎在中国前线。根据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中心数据, 从 1937 年到 1945 年,日本在中国的阵亡人数达到 133 万, 而在整个太平洋战区则超过 113 万。这种长期消耗迫使日本 放弃了与德国协调向北进攻苏联的计划。以至于在莫斯科战 役期间,斯大林在 1940 年致蒋介石的密电中承认:“中国 的抵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苏联东线的压力。”2. 地缘格局中的战略枢纽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1 月前3阿拉斯加会议:没有协议,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战略新动向 特朗普和普京都不是普通的政治家。一个以痴迷“交易艺 术”闻名,另一个在大国博弈中经验丰富。他们代表了强人政 治家的典型,把外交当作戏剧、个人谈判和战略计算的结合。 对特朗普来说,长期的外交纠葛代价高昂,消耗巨大。 如果能在国际上取得外交成果,不仅能提升国内声望,还能 巩固他“破解僵局”的谈判高手形象。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 已进入消耗阶段——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制裁持续升级,军 响警钟:必须同时应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挑战,而这往往意 味着要在两难之间做出痛苦抉择。二、乌克兰困局:大国竞争时代的战略夹缝 对乌克兰来说,这次会晤造成了一个外交困境。基辅方 面始终寄希望于美国提供的长期安全保障,但阿拉斯加会晤 表明,即便是最坚定的美国支持,也始终基于战略利益而非 道义承诺。 现实迫使乌克兰将目光转向欧洲,加紧与波兰、法国、 德国等伙伴的军事和财政协作。但基辅心知肚明:欧洲的防100 魔豆 | 5 页 | 242.12 KB | 1 月前3“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
高调承认中国的 国际地位,但也不希望被边缘化。 最终,他们选择了最省力的做法——装作没看见。这种缺席 无关历史正义,而是现实政治的计算结果。 三、西方与日本的共生关系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长期以来将日本视为西方阵营的重要 成员。当然日本虽身处标准的东半球,但自己也是不把自己作为 “东方”国家来看待的。近年来,美国更将日本当作推行所谓“印 太战略”、介入地区事务的马前蹄。 美国通过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1 月前3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场解放巴勒斯坦人脱离哈马斯控制的人道主义战争。以色列还利用欧美民众的两极分化传播一个叙事,即哈马斯袭击等 同于反犹太主义,抗议以军报复就是帮助哈马斯。以色列通 过强调哈马斯暴力建构出复杂冲突的简单叙事,试图使外界 忽略其长期占领封锁加沙以及对巴平民的持续性暴力。伴随 冲突持续,双方及支持者围绕人道主义、战争法理、巴以历 史和现状、停火止战等议题持续激辩。 在互联网诞生前,认知战已是军事战争的常规手段。如 今互联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3 月前3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换取停火。 五、美国历史上战争政治化的沉重代价 回顾美国历史,领导人将战争政治化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最 终都付出沉重代价。19 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虽使美国获得海外 殖民地,却埋下与拉丁美洲的长期矛盾。 越战期间约翰逊政府为连任扩大战争,最终导致国内反战运 动爆发和政权崩溃;小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更使美国深陷中东 泥潭,耗损国力超过 2 万亿美元。这些案例证明,将战争作为政 治工具最终会反噬制度本身。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1 月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网络攻击战
击战历经了三个时间阶段: 第一阶段(4 月 22 日至 5 月 6 日)。早在“朱砂行动” 之前,印巴网络攻击战早已悄然展开,包括定向攻击印或巴 政府网站和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操控社交媒体舆论等。由于印 巴长期处于对峙和较量状态,网络暗战本就是常态。因此, “4·22”袭击事件发生后双方就能迅速动员大量黑客组织 参战,DDoS 攻击、APT 攻击、舆论攻击等快速爆发。印方 的政府、电信、能源、国防等基础设施遭遇持续网络攻击, APT36、SideCopy 和亲印的 Bitter、Patchwork、网络黑 手党(Indian Cyber Mafia)、侧翼组织(SideWinder)等 APT 组织被认为具备官方或半官方背景,长期活跃于网络间谍和 渗透行动,持续对对方国家的政府、军事、外交等关键部门 展开高频率、高强度的定向攻击。印巴政府和执法机构成为APT 的主要目标,占到 36.1%,跨多行业攻击占到 13.1%,0 魔豆 | 16 页 | 333.81 KB | 3 月前3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
战斗机、核潜艇与导弹驱逐舰在委内瑞拉近海集结,构 成强大的军事威慑。特朗普称,此行动为打击跨国贩毒集团 所必需,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则称之为对其主权的“全面 侵略”。 这一事件不仅是美委两国长期敌对关系的延续,而且是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关键展示。它标志着 一种危险的发展方向:美国正在系统性地降低使用武力的门 槛,将军事干预常态化,并视其为解决国内政治困境与重塑 国际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28 天前3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印巴冲突“双赢”背后的认知战较量
碑式军事成就,就是告诉各国印打败了巴。再如,很多俄民 众认为印打败了巴。苏联时期,苏印两国是准军事盟友关系, 苏联为印度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苏联解体后,俄印仍保持着 密切合作,俄对印军售慷慨。在经贸领域,俄长期为印度提 供石油,印度将俄油精炼后出口赚取大量利益。俄印还不断 推进本币结算机制,贸易额不断扩大,经济捆绑使俄印关系 更加紧密。俄媒报道也偏向印度。《今日俄罗斯》着重强调 印度空军的战绩,却 ,如 展示巴的导弹碎片。印持续升级媒体控制,建立三层媒体控 制体系“政府指令→财团控股媒体→地方方言频道”,确保 叙事从英语精英圈到农村方言带的全流程传递。同时,印的 宗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长期把“巴基斯坦=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叙事进行绑定,使得任何对巴军事行动都天然有道德 正当性。与此同时,印民族主义情绪较强,10 日晚印巴宣布 停火时,印度总理和外长都没有出面,而由外交秘书维克拉0 魔豆 | 15 页 | 249.16 KB | 3 月前3
共 10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