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
0 魔豆 | 7 页 | 368.73 KB | 11 月前3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
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 近日,有网民发文举报上海闵行龙茗中学调查问卷违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疑似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此事迅 速引起舆论关注。11 月 6 日上午,上海闵行区教育工作党委 闵行区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针对家长和网上举报 的“某中学调查问卷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相关 部门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经查,在龙茗中学任实 习教 习教师的一名学生,以开展科研课题为由,擅自将与他人在 校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带入学校,并发放给学生填写。对 涉事实习生严肃批评教育,解除实习安排。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1 月 6 日 0 时至 11 月 7 日 15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 6 千余条。据监 测数据,11 月 6 日 8 时,“上海闵行”发布相关通报信息后, 引发界面新闻 能影响学生未来的价值观形成。此外,这种问卷的内容与正 确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或自负等不健康的心理。如有网民调侃 称“这年头,连问卷都得讲究阶级斗争了”“难道教书育人 的老师,真的要变成阶层划分的‘导师’了?” 二是有网民对该事件表示不满和无奈,他们认为调查家 庭背景阶层可能存在学校区别对待学生、因“财”施教等不 良动机,对教育公平产生了担忧。比如有网民说“学校出这0 魔豆 | 7 页 | 368.74 KB | 11 月前3免费学前教育来了,我们离“上得起、上得好”还有多远?
免费学前教育来了,我们离“上得起、上得 好”还有多远? (来源:清博智能 舆情君 ) 最近,“免费学前教育”成为朋友圈热议的话题。许多年 轻父母纷纷转发相关新闻,难掩兴奋之情——毕竟,这意味 着孩子上幼儿园的经济负担将大幅减轻。在 2025 年 7 月发 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 育”,旨在让所有适龄幼儿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普惠性教育资源, 真正实现“上得起、上得好”。 真正实现“上得起、上得好”。 ▲免费学前教育舆论趋势图 (来源:清博智能智舆情系统)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家长表达了担忧:“学费免 了,教学质量会不会也跟着下降?”如何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 时,确保学前教育质量不打折扣,成为政策落地过程中公众 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网友们对该事件的情绪分布图 (来源:清博智能智舆情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学前教育迈向免费时代,如 何确保孩子依然能享受高质量的启蒙教育? 何确保孩子依然能享受高质量的启蒙教育? 一、政策保障财政兜底与监管并重 首先,“免费不降质”的底气来自国家的大力投入和制度 保障。免费学前教育意味着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费用将转由政 府财政支持,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将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 制,确保经费充足。会议明确要求各地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 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就是说,中央财政会拿一部 分,地方财政也会拿一部分,共同把幼儿园的运营成本覆盖 掉,不会让0 魔豆 | 5 页 | 270.40 KB | 2 月前3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开学时以“该 校残疾人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学生,面试 时校方教师对其患有自闭症并不知情”为由拒绝劝退一名患 有自闭症的学生。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涉事各方相继作出回应。广东省机 械技师学院表示,将由广东省残联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估。若 该学生通过评估,学校将尽快办理入学手续;如果没有通过 专 专业评估,学校会积极推荐其前往其他合适的学校就读或推 荐就业,“我们肯定会与家长协商一致,充分保障学生的权 益”。广东省残联教育就业部一名工作人员则回应,残联已 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进一步跟进。 图片: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涉事学生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来源:大河报)舆论呈现分化趋势,双方对立观点各执一词 该事件一经传播,舆论迅速发酵,公众普遍聚焦于“教 育公平”与“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议题进行讨论。 校此举涉嫌歧视,如福建嘉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舟雄指出, 自闭症并没有被列为高校可以不予录取的严重疾病,而公民 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不因残疾而被剥夺, 此外,该学院的招生简章中并没有明确不招收自闭症学生, 学生报考时也已提交残疾证,并无隐瞒病情。学院向学生寄 发了录取通知书,说明双方教育服务合同已成立,学院没有 理由单方解除。 也有观点认为,校方考虑存在其合理性,如有网民发帖 指出,0 魔豆 | 5 页 | 218.72 KB | 1 月前3高考人数8年首降,升学不再只有“独木桥”
高考人数 8 年首降,升学不再只有“独木桥” (文稿内容转自新京报) 5 月 28 日,教育部公布,2025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 1335 万人,比 2024 年的 1342 万人减少 7 万人。这也是 2017 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减少。 高考人数 8 年首降,有舆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适龄学 生减少以及高考复读生变化。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的“高考” 实际包括了普通高考和职教高考两部分。而过去几年来我国 高考报名人数增加,以及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背后也都 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 前些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就是因为职教高考的加入、 中职毕业生参加职教高考人数大幅增加;今年高考报名人数 减少,则是因为职业教育实行了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及 中本贯通,部分职教生不再参加职教高考,在完成中职段教 育后直接升学到高职或者本科。 这一变化,不但打破了职业教育学历“断头路”,也通 过采取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把部分学生从高考中 考中 解放出来,让升学不再只有“独木桥”。贯通培养将是未来 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也通过职普融通、高中多样化发 展,为我国学生提供多元升学与成才选择。 多年来,我国在普通高考之外,大力推进建立职教高考 制度。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实施贯通培养的重要改革举措,让职校学生摆脱升学压力,同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五年制高职转专科学生 数为 54.29 万人,到0 魔豆 | 3 页 | 89.13 KB | 4 月前3校园霸凌再现?“老师唆使全班扇男孩耳光” 舆情分析
别孩子有个人偏见,教唆全班小朋友排队殴打该孩子,暴力 扇耳光,引发热议。11 月 20 日,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民 政府发布通报称,11 月 5 日,西青区精武实验幼儿园幼儿张 某某拍打班内一名听力障碍幼儿,教师刘某某出于教育目的, 让班内其他幼儿先后对张某某进行推搡、拍打,造成不良影 响。11 月 6 日刘某某已被解除劳动合同。 二、传播情况信息趋势图 数据显示,11 月 19 日 16 时,@点时新闻报道相关信息 让他们感到更加无助和孤立。并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引导、鼓 励和帮助,而不是通过惩罚来解决问题。老师的这种做法不 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破坏班级氛围。 二是许多网民认为仅仅开除涉事老师是不够的,还应该 追究其法律责任,以起到警示作用,维护教育行业的尊严和 孩子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有网民认为如果孩子确实殴打了两名特殊儿童,并 且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么老师的做法虽然极端,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惩罚必要性。 孩出现这 样的行为,其家长可能在教育方面有所缺失,没有引导孩子 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四、研判分析 “幼儿园老师让全班扇男孩耳光”事件的曝光产生了诸 多负面影响。第一,此类事件的发生让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幼 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产生极大质疑,担心类似事件会 在其他幼儿园重演,进而对整个教育行业的信任度下降,甚 至可能导致部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恐惧和担忧情绪。第 二,这一0 魔豆 | 5 页 | 306.86 KB | 11 月前3中学要求学生签“自残自杀免责书”引热议
日,有网民通过社交平台反映,广东梅州市五 华县水寨中学要求所有学生签“承诺书”,承诺书中提到学 生“若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均与学校无关,不会以任何理 由向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主张任何损失和赔偿”等内容。当 日,五华县教育局发布通报称,五华县教育局责令该校立即 收回已签订的《承诺书》予以作废处理,对学校负责人进行 约谈并全县通报批评,要求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 解释说明。图源:网络 传播分析传播趋势图 数据显示,12 数据显示,12 月 25 日至 26 日 15 时,与事件相关舆情 信息约 3.9 千条。25 日,网民通过社交平台反映该事件后, 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25 日晚,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 教育局的介入以及公众的持续热议,事件的传播热度不断攀 升,并于当日 20 时达到舆情传播峰值,随后舆情逐渐下降。 平台类型占比(左)和报道情感占比(右) 从平台类型来看,微博和 APP 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 62.78%;其次是教育局的通报信息,中性信息占比为 35.49%,持正面观点的占比 1.73%。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 热门文章列表 从该事件相关热门文章情况可知,环球网、《中国青年 报》、顶端新闻等权威媒体发表的文章转载量高,文章以报 道学校让签承诺书和官方通报信息为主。 网民观点 一是许多网友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在明目张胆地推 卸责任,漠视学生生命。他们还呼吁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0 魔豆 | 7 页 | 426.36 KB | 9 月前3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百章舆情观察:2025 年 9 月开学季 教育舆情风险梳理及应对建议 导语 2025 年暑期,教育系统舆情频仍、波澜不断,不仅持续 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更暴露出多个维度的深层治理挑战。高 等教育领域,新华社刊发评论《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 种“向上甩锅”》,直指武汉大学在舆情回应中“向上推责、向 下失语”的问题,再次将个别高校治理能力推向舆论中心。而 在义务教育阶段,自媒体接连曝光多起敏感事件。从“分班操 教学安排、校园秩序与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各类 校园管理与服务压力显著增加,教育系统正式进入舆情高风 险周期。这一阶段往往成为长期积累矛盾与结构性风险的集 中暴露期,舆情发生频率高、传播速度快、话题敏感性强。 基于近年来同期教育舆情的发生规律与典型案例,百章 舆情研究团队系统梳理 2025 年开学季教育领域主要舆情特征、高频风险议题及传播路径,特别关注如“猥亵性侵”“学生 非正常死 非正常死亡”等高敏感、高危害议题的动向与处置逻辑,并据 此提出专业应对建议,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单位提供 舆情预判、风险管控与回应引导的决策参考。 一、教育领域舆情风险梳理 (一)教育领域舆情与舆论场特征 教育领域舆情素以“燃点低、爆点多、传播快、跨平台扩 散强”为主要特征。实践中,诸如一项未经妥善解释的收费、 一段食堂后厨的模糊视频,或一张家长群聊天截图,均可能 在 6 至 24 小时内迅速发酵为全网热点,并在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1 月前3福耀科技大学首招成绩超双一流
福耀科技大学首招成绩超双一流:教育新 模式探索之路 (来源:清博智能 舆情君) 近期,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本科普通批投档分数线中, 首次亮相的福耀科技大学成为最大黑马。物理类 616 分的投 档线不仅超过省控线 246 分,更一举超越多所传统双一流高 校。福耀科技大学相关话题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 议,上榜百度热搜,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两千万。 (图片来源:百度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 类专业学费仅 5460 元/人·学年,住宿费(双人间) 1200 元/人 ·学年 ,远低 于多数民 办高校 收费标 准。 每位本科生还有 5 万元培养补贴,境外交流费用也有 奖助体系支持。 二争议漩涡教育创新的两面性福耀科技大学正式招生以来,支持反对声音兼有, 数据显示,相关信息负面情绪占比达到 10.9%。 (图片来源:清博智能智舆情) 支持方: 观 点 1: 当 985 毕 业生 在出 租屋 育回 归能力本位。 观点 3:支 持这 种教育 创新 尝试 ,认可 其直 面产 业需求的务实精神。 质疑方: 观点 1:新 学校 尚无毕 业生 ,就 业前景 仍是 未知 数。 观点 2:企业办学能否持续输血? 观点 3:过 度聚 焦技能 培训 ,是 否会导 致学 术根 基薄弱?三教育变革破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场争论背后,是中国教育转型的深层阵痛。2024 届高校毕业生达 11790 魔豆 | 4 页 | 187.68 KB | 2 月前3中专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
别和培育机制,让有天赋、肯努力的人才早日脱颖而出,让 不同类型人才都能尽展其才,让每一块金子都能闪光发亮。 新黄河:纵然近些年来,针对应试教育存废之争的舆论 喧哗从未终止,但无论正反双方,又都必须理性地承认,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 展和阶层跃迁的最合理的公约数。所谓最合理的公约数,就 是能尽量满足各方诉求与利益并让各方公正博弈。 相关议题也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综合来看,包括以下 也无法提供答案 的情况下,作弊的可能性极低,因此质疑的声音逐渐减弱。 三是姜萍事件引发了网民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一些网民 认为,虽然姜萍的成功证明了中专生同样具备竞争力,但教 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网民们呼 吁社会更加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 公平的教育机会。 四是由于姜萍事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姜萍也 迅速成为了一位网红。一部分网民担心过 的发酵,也暴露出事件被过度炒作、当前教育制度和人才选 拔机制存在的问题、社会对中专生的偏见等问题。针对以上 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尊重事实,避免过度炒作。鉴于姜萍事件已引发广 泛关注,各方在报道和评论时应尊重事实,避免夸大其词或 过度解读。媒体在报道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对 姜萍本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二是改革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推动教育制度的改 革,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培养。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0 魔豆 | 6 页 | 187.04 KB | 1 年前3
共 32 条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