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举报被判担责:永远都不要迎合举报式管理_
、 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并鼓励学生举报。宋某发现同学周某玩 手机,遂向老师举报,并从周某书包里搜出平板电脑交给老 师,老师为此奖励宋某一瓶牛奶。事后,周某将举报者打伤。 针对这一民事案件,法院判决由打人者周某承担 50%的 民事赔偿责任,学校承担 30%的责任,宋某自行承担 20%的 责任。 湖南高院认为,涉案学校通过物质奖励鼓励学生相互监 督举报,客观上形成了“以举报代管理”的治理效果。一个 涉及到多个方面,但仔细察之,源头仍在于学校鼓励学生互 相检举。 法院的这一判决,体现了司法的规则引领与价值引导作 用,向社会公众释放出明确的法律态度,值得点赞。学校有 权力采取一定措施保障校规落实,但不能“摁下葫芦浮起瓢”,把学生引到互相检举、彼此提防、人人自危的境地。这样不 仅会侵害学生的隐私权、人格尊严,也会败坏学校风气。 当然,判决学校在这起民事案件中担责,意在强调,学 校有责任提供一个安全、宽松、向上、正向的环境,为学生 的社会基础。而这也越发凸显出这一司法判决的可贵价值。 学生之间,除非威胁到人身安全、考试作弊等大是大非 问题,一般的纪律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安排、日常监管以 及教育提醒等完成,大可不必搞“人盯人”的“以举报代管 理”策略。“以举报代管理”,看似省事了,实则遗患无穷, 不光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了,社会风气也会被侵 蚀。 湖南法院此次的判决,也算是对那些学校提了一个醒, 校规0 魔豆 | 3 页 | 107.62 KB | 4 月前3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的三重舆情透视
证据。 2024 年 6 月,杨某某将肖某某起诉至武汉经开区人民法 院,认为其性骚扰行为严重侮辱人格尊严,并要求经济赔偿。 2025 年 7 月 25 日,法院一审判决肖某某行为不构成性 骚扰要件,驳回原告诉求。一审判决后各相关方的表态、信息发布等行为激发了舆 论对此事件的进一步关切,舆论一方面关注肖某某权益,向 武汉大学施压,认为应当撤销两年前对肖某的处分;另一方 面,杨某某诉诸舆论的“维权”行为也被广为讨论,其中的舆 面,杨某某诉诸舆论的“维权”行为也被广为讨论,其中的舆 论追问和舆情焦点值得关注。 舆情焦点一:司法落槌引发舆论纠偏,校方遭遇公信力 危机 呼吁武汉大学撤销对肖某某的处分是舆论的首要“诉求”, 学校处分的行为与法院一审判决结果有较大偏差,引发舆论 关于“学校处分大于法”的质疑,大量网络意见领袖和网民为 肖某某发声,考研名师汤家凤认为武汉大学应该撤销对肖同 学的处分并且道歉;澎湃新闻通过采访多名法学专家认为, 深究其中 产生同情与共鸣的前提,是公众建立了关于强弱地位的假设, 公众潜意识认为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不存在和高校平等对 话的地位和机会,因此,当事件曝光时,公众的“情绪正义” 喷薄而出。一审判决后,杨某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嚣张言 论”促使公众对双方身份的感知发生反转,“委屈者”身份破碎, 引发公众对杨某某“不得理还不饶人”的审判与谴责,为“情绪 正义”提供了另一个出口。 更值得注0 魔豆 | 6 页 | 230.35 KB | 2 月前3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4万工作引舆论热议
年本科毕业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学信网 却显示为结业。这一信息差异导致她错失了月薪 4 万多的工 作机会。卢女士将母校诉至法庭,法院一审判决校方需在 60 日内重新处理其修改学信网信息的申请并予以书面答复,二 审维持原判。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 60 日内,校方仍以未 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等理由拒绝将学信网的结业状态改为毕 业。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00 魔豆 | 5 页 | 251.69 KB | 1 年前3甘肃庆阳“校服维权”事件:从网络发声到司法纠偏的争议与反思
起行 政诉讼,一审法院认为其“维权手段不当,视频内容与事实不 符”,驳回诉讼请求。 2024 年,邓建国上诉至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 审理认为,警方处罚存在“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判决 撤销原处罚决定,并判令相关部门支付国家赔偿金 3237.08 元。同年 3 月,庆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局开展校服质量 专项检查,责令兆春服装厂整改“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问题。2025 正常权 利,发个视频就要被拘留?这处罚太离谱了。”不少人将事件 与“寻衅滋事成万能条款”的担忧关联,认为基层执法存在“用 权力压制合理诉求”的倾向。 同情邓建国遭遇,质疑赔偿合理性。针对二审判决的 3237.08 元国家赔偿,网民普遍认为金额与邓建国承受的离 婚、失业、抑郁症等后果不成正比。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对公民权利认可,但相对该处罚给邓建国带来的巨大打击, 难以解决其目前困境。0 魔豆 | 6 页 | 248.25 KB | 2 月前3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
024 年 6 月, 杨某某将肖某某起诉至武汉经开区人民法院,认为其性骚扰 行为严重侮辱人格尊严,并要求经济赔偿。2025 年 7 月 25 日,法院一审判决肖某某行为不构成性骚扰要件,驳回原告 诉求,再度引发舆论风暴。杨某某对判决表示不满,表示将 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举报肖某。此外,她还在网上公开表示自 己被录取为浸会大学的研究生,相关言论引发大量网民不满 和舆论情绪的反弹,并牵连出网传杨某某保研香港浸会大学 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网民认为网传视频中难以判断肖某某的 实际动作,质疑其是借“湿疹”名义掩盖“性骚扰”之实, 否则为何肖某某在事件爆发出去不给予相关回应。一审判决 后,大量网民转向对杨某某的质疑,甚至部分网民直言其是 “诬告”,但在此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此事的意见也仍然呈 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仍有网民认为判决只是基于现有证据认 为不能认定肖某某进行了性骚扰,而并非确认其没有进行性 骚扰活动,杨某某有权利在合理范围内提出质疑。双方观点 行”的解读,导致事件逐渐偏离法律事实与学校管理本身, 演化为性别群体间的情绪对立。而从校方来看,在该事件中, 初始性骚扰指控经网络扩散后,校方仓促处分肖某某以“平 息舆情”却未遵循调查程序,埋下反转隐患;2025 年法院一 审判决明确不构成性骚扰后,杨某某拒不认错且高调炫耀 “获取保研资格”,并表示会持续举报,触发网民对其道德 诚信的强烈质疑,并牵连出网民质疑其硕士论文存在造假,—5— 导致舆论矛头转向对武汉大学学术监管失效的批判;而校方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1 月前3202504涉高校热点舆情
时进行调宿处理,引发其故意杀人的恶劣行径与严重后果, 引发舆论哗然,现就“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一审宣判”事件 进行分析。 事件概述:2025 年 4 月 7 日,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 院对“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周立人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23 年 6 月, 周立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入法学院 学生张某某所在宿舍后,因生活习惯、卫生纠纷等问题与室 友多次发生冲突。2024 6—8mg)。4 月 7 日,张某某食用 后出现多器官衰竭症状,4 月 13 日抢救无效死亡。 舆论观点:多数网民认为周立人“手段极其恶劣”“毫 无悔意”,支持死刑判决,网友热评“高学历不等于高道德” “必须严惩以儆效尤”;法律界人士普遍认可判决合理性, 指出其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 意杀人罪”构成要件,且量刑与“复旦投毒案”等案例尺度 一致;张某某等三人多次申请调换宿舍未果,暴露出高校学1000 魔豆 | 16 页 | 585.77 KB | 4 月前3
共 6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