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形成
,美西方在冷 战结束后,将矛头指向中国,要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一个“和 平演变中国”的重要渠道。据 1995 年初统计,当时的互联 网上传播的电子杂志有 20 多种,有美国办的,中国台湾办 的,也有民运分子办的,在 BBS(电子公告板)上,经常有 主张通过渐进式民主和平演变中国的言论。另外,在当时的 互联网上就已有许多“黄色”信息,据统计,“黄色”网页 有 45 万多个,国内调阅这些网页有 弹吐出去。这句话虽然糙了点,但理不糙,也比较形象。 根据中央精神,1995 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始调 研起草关于《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暂行规 定》,期间先后征求了中宣部、外交部、新闻出版署、法制 办、信息办等十几个部委办的意见,经修改完善,报请时任 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和时任政治局委员的丁关根、邹家华、钱其琛、罗干同志审阅,中办、国办批准,1997 年 3 月 28 日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名义正式向各地和有关部门印发,成 理的问题,最早是由中央 主要领导同志责成中央外宣办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理解这可能有两个意图,一是调研论证互联网能否成 为我们对外宣传走出去的新通道,因为在传统媒体领域,西 方在国际上的声量占有绝对优势;二是调研论证能否把互联 网有害信息管起来并管得住。这显然不是一个产业问题,而 是涉及到中国变不变颜色的重要问题。所以有中央外宣办牵 头并提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暂行规定》的内300 魔豆 | 8 页 | 536.19 KB | 1 月前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
法治治理路径强调政府作为强势治理主体,凭借其资源、 人才和技术等优势进行综合协调、强制介入与管控,从而迅 速控制并积极妥善地应对网络舆情。这是依法治国理念下具 有明确性、指导性、公平性的有效治理路径,也是“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表现形式之一。政府往往基于法治思维,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网络空间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断推进网 络舆情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和制度完善。 1.网络舆情治理法治化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将网络舆情治理纳入网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7 天前3【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
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与所谓“消费降级”趋势下民众对性价比的追求相 契合,频频引发舆论热议。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新概 念”在两会后热度猛增,各地配套政策跟进,推动产业蓬勃发展。中央 网信办重点整治蓄意造谣抹黑企业或企业家等问题,高层频频召开企业 和专家座谈会,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谋篇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银行 取款管理“趋严”、养老金和医保“缺口”传言、医院欠薪等社会民生 领域舆情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
商汤办公小浣熊 AI办公-会议纪要 讯飞听见 阿里通义听悟 飞书妙记 腾讯会议AI AI办公-脑图 ProcessOn 亿图脑图 GitMind思乎 boardmix 博思白 板 妙办画板 AI提示词 提示工程指南 词魂 类型 AI工具名称 AI办公-文档 司马阅AI文档 360AI浏览器 AI写作 有道云笔记AI 腾讯 Effidit 讯飞写作 深言达意 阿里悉语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1 月前3
共 4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