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
《大西洋宪 章》 确立了二战之后构建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 罗斯福总统提出“四大自由”成为国际人权体系 的理论基石。此时,美国的思想输出为其日后全 6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面推行思想殖民奠定了历史基础。 成形:美苏对抗阶段 (20 世纪中期—20 世 纪末)。在美苏对抗中,美国逐渐露出思想殖民 的獠牙。美国“马歇尔计划”将经济援助与社会 制度选择捆绑,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出资本主 “华盛顿共识”及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广泛 传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9 · 11”事 件之后,美国将“反对恐怖主义”塑造为全球议 题,掀起“反恐”运动。在此期间,从克林顿政 府将“扩展民主”作为外交支柱,到小布什推行 “自由议程”,以美式民主自由为核心的思想殖民 7 本报告来源于三个皮匠报告站(www.sgpjbg.com),由用户Id:1153494下载,文档Id:907978,下载日期:2025-09 的便利条件,则是其“软性基础”。 坐享“世界语”红利。语言是推行思想殖民 的基本工具。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亨廷顿认为: “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 17—19 世纪,英国通过全球殖民将英语强制推 行至美洲、南亚、非洲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行 政与教育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 经济、军事、科技及大众文化优势,倾力向世界 推行英语,使得英语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 全球通用语言。受霸权思维惯性影响,不少美国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1 月前3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身份并不完全对应, 这给违法者创造了一个绝佳的保护机制。我国在互联网管理领域采取了一定程度的管理措施,要求网络账号在注 册时提供可供验证的手机号,在推行手机号实名制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信息的追查。尽管如此,由 于手机号码实名制的推行力度不够,网络信息生成者、传播者的身份追踪和识别难度仍然较高。网络虚拟环境带 来的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的分离,导致网络虚假信息海量传播,失真信息治理的难度和成本仍然较大。网络表达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2 月前3
共 2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