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浙江宣传
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 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友的公共参与意识和 利益诉求表达日益强烈,网络热点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 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一道必答题 (本文转载自“浙江宣传”公众号) 。 实际工作中,因怕担责、怕发酵、怕引火上身,隐瞒实 情不发声的有之;因“已读乱回”、答非所问,引发次生舆 情的有之;因套话连篇,关键信息避而不答,引发网民反感, 导致 导致舆论失焦的也有之……舆情应对失当不仅不利于舆情 的平息,严重时还会加剧社会恐慌。为此,笔者梳理了网上 舆情应对相对突出的六种“翻车”表现。 一、“躲猫猫式”应对 个别地方和单位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习惯于采取逃避拖 延的态度,或忙着“捂盖子”“封消息”“删帖子”,以免 被上级领导“看见”,影响自己的“乌纱帽”;或心存侥幸, 想着舆情可能很快就会被新热点冲淡,直到舆情沸腾才被迫 作出回应。 激愤情绪被点燃,不仅激化了矛盾,还掀起了公众的不满。 刻意隐瞒事实真相,对网民诉求、社会情绪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只会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把“小事件”拖成“大 舆情”。二、“高冷式”应对 舆情回应“翻车”,很多时候与“话术”不当有关。个 别地方和单位在回应网络舆情时姿态傲慢,缺乏与网民有效 沟通。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我们合法合规,网民也不能把 我们怎么样”。在这种姿态的“支配”下,很容易出现两种0 魔豆 | 5 页 | 133.94 KB | 4 月前3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
汽车/科技垂类 一部分博主(如科普博主“科学有故事”)从物理学角 度进行“硬核”科普,计算论证“卡车腾空”的可能性,试图 为讨论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部分则猛烈批评理想“侮辱用户智商”,认为其营 销彻底“翻车”。财经/商业垂类 多从危机公关、品牌战略和资本市场反应的角度分析。 普遍认为理想此举在品牌层面“得不偿失”,是一次失败的 营销策划,并关注其港股股价的剧烈波动。泛娱乐/搞笑类 将事件完全娱乐化,创作了大量“理想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2 月前3【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
成为讨论焦点, 相关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 2. 青年发展成敏感议题,关注“价值虚无”情况的泛滥 一是就业环境与职场心态变化不匹配,劳动者权益保护呼声泛起。 从网传宁德时代 896,到网红王妈翻车,再到百度公关副总裁争议,都 体现了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职场心态的撕裂。在普遍追求生活 与工作平衡、关注身心健康成为主流心态的当下,“狼性”管理与言论, 容易引发争议。二是读书无用论、奋斗无用论等“价值虚无”现象显现。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
共 3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