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
视频,以此显示其安全性。视频中,理想 i8 碰撞后安全无 虞而乘龙卡车四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并倾覆的“夸张” 结果引发业界热议。 对此卡车所属品牌方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回应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并明确质疑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两天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理想使用碰 撞视频侵权的声明,认定侵权,将追责。随后,该公司又 发布公开信,信中称,经公司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该视 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表示,东风集 团全力支持东风柳汽去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品牌的 声誉。 争议发酵 5 天后,该测试的两大主导方——理想汽车 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才发布相关声明,首 次就不断升温的各种质疑做出正式回应。 二、事件脉络 2025 年 7 月 29 日 理想汽车发布首款纯电 SUV-理想 i8,在当天的发布会 上播放了该车型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2025 年 7 月 29 日 其核心 在于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视觉素材,通过多平台、多圈层的 联动,迅速突破圈层,成为社会性话题。 主要传播话题方面,从最初少数人对理想 i8 安全性的 惊叹,迅速演变为全网对测试真实性的普遍质疑、对理想 营销手法的广泛批评,以及对“受害者”乘龙卡车的同情与 “玩梗”式支持。 最终,事件对各方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影响:理想汽车 陷入公关危机,品牌形象受损;乘龙卡车意外获得“泼天流 量”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2 月前3【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
SU7、宗庆后、普华永道、东方甄选 一方面,围绕互联网大厂、知名企业员工管理的负面舆情频发。前 有百度公关副总裁不当言论、京东严格考勤管理讨论,后有宁德时代 896 工作制传言、Manner 店员泼咖啡后引发质疑的行业“内卷”等,劳动权 益、工作与生活平衡等议题成为焦点。另一方面,企业营销热点与争议 相伴而生。小米 SU7、理想 MEGA 发布后的争议与“被黑”,围绕娃哈哈、 农夫山泉创始人的炒作中出现大量谣言,出版社抵制京东 在当地特警的帮助下迅速购买拖鞋得以顺利参加考试”的新闻,当事考 生因短裙穿着被拖入恶意揣测、造黄谣和网暴中。又如胖猫跳江事件中, 存在部分认为“塔里进了拳”即公权力被女权主义者控制,而对官方通 报进行“无脑质疑”。二是“排外”情绪、极端爱国与民族主义表达风 险被关注。近年来,舆论场中爱国情绪高涨的同时,“排外”情绪与极 端表达受到境内外舆论关注。既有香飘飘讽日、农夫山泉媚日等包装争 议,又有靖国神社 舆论炒作我国“排外”、脱钩的素材。三是饭圈乱象“扩大”到体育、 动物保护领域。今年以来多个国内外体育大赛轮番上演,对赛事本身的 讨论中,存在国乒、女排等优势项目的明星球员粉丝引发的争论,如对 国乒选拔机制、女排朱婷不首发等的有组织质疑、反对言论。除此之外, 熊猫饭圈化现象也在近两年凸显出来,除了回国接机等堪比“追星”的 待遇,围绕福宝等明星熊猫待遇的饭圈化“维权”也时有出现。 4. 未成年人不良爱好与犯罪低龄化忧虑泛起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浙江宣传
发网上舆论炒作,遭到网民质疑。 对待网络舆情,一味强行辟谣或否认,滥用“情况不实” 来搪塞公众,结果反使舆情愈演愈烈,难逃“翻车”的命运, 对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伤害。 六、“甩锅式”应对 前不久,某地一“市长信箱”在回复网民问题时出现“文 不对题”的情况,当地有关部门很快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是 “工作人员出现工作错误”“内部审核把关不严”所致。对 此,网友纷纷发出“背锅”“甩锅”等质疑,有媒体也随之0 魔豆 | 5 页 | 133.94 KB | 4 月前3【清博】巴黎奥运会舆情风险预测
幕仅剩 下 9 天。值得注意的是,上届东京奥运会就因开幕式主题及东 京湾水质问题引发较大负面舆情。此次奥运期间,可预见的是舆论仍将对塞纳河水质保持高度关注,若再次暴露相关问题, 容易引发新一轮质疑。舆论对于中国运动员的参赛环境、健康 保障等问题讨论也可能随之出现。此外,关于巴黎奥运会选手 村“不装空调”的争论持续存在,“中国队自带空调”的谣传 演变为对中国运动员“矫情”“铺张浪费”的攻击。随着各国 伍,早就到处投诉了。”而在今年 4 月,更是有外媒爆出消息说,有 23 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 2020 年底和 2021 年初的国内比 赛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此举将导致中国队取得的任何成绩都 会立即受到质疑。游泳向来是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前夕就频发 多起涉我兴奋剂风波,此次奥运需警惕美西方国家借机挑事炒 作,以兴奋剂为由干扰我奥运成绩,影响我运动员发挥。 2. 正值敏感时间节点,需警惕奥运期间意识形态风险波及0 魔豆 | 9 页 | 863.64 KB | 1 年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
人工智能成为操纵政治选举的强大武器。深度伪造 技术在政治选举当中成为一种武器。首先,恶意的行为者会 伪造证据,助长虚假指控和虚假叙述。例如,通过对候选人 发表的原有言语进行微妙改变,使其品格、健康状况和心理 健康受到质疑,而多数受众完全不知到真假。深度伪造技术 可以用于创建全新的虚拟内容,包括有争议的发言或仇恨言 论,目的是操纵政治分歧议题甚至是煽动暴力行动。在一些 国家和地区,深度伪造技术已被用来破坏政治选举。20230 魔豆 | 3 页 | 142.54 KB | 3 月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社交分享定律
Dixon)就表示,如果按照扎克伯格所说, 20 年后一条信息将被分享 1048576 次(2 的 20 次方)。不 过,移动互联网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转发、点赞和评论, 进一步推动社交分享信息量的指数级增长,迪克森的质疑至 少在今天还未能成真。比如,2014 年 9 月 21 日,新浪微博 “TFBOYS-王俊凯”发布的“#我的十五岁”话题,关于自 己生日的纪念微博,当天转发 3857 万,评论 170 万,点赞0 魔豆 | 5 页 | 218.40 KB | 3 月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原始微博法则
可能已经 影响了上千万人甚至上亿人。当你花更大力气纠正这个错误 的时候,效果还不如那个谣言传播的更广。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者开发出一款 Emergent 谣言传播跟 踪工具,可记录每一个传言及质疑或辟谣的分享次数。从统 计数据看,大部分谣言获得的分享次数都要比辟谣的信息高 得多。如,网传佛罗里达州一女子植入第三个胸,假消息迅 速获得 18.8 万次分享。尽管媒体随后澄清是假新闻,但辟0 魔豆 | 9 页 | 474.62 KB | 3 月前3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六)
结盟并计划攻打另一个玩家,然后诓骗对方让其误以为自己 会去帮助防守,导致其盟友在毫无防备情况下遭到突袭。此 外,当 Cicero 判定盟友对自己的胜利不再有帮助时也会进行 背叛,同时用一些话术为背叛行为开脱。比如,当人类玩家 质疑它为何背叛时,它回复称,“老实说,我认为你会背叛 我”。Meta 研究人员努力训练 Cicero 要诚实行事。然而,Cicero 仍显示明确的不守承诺的行为,这暴露 AI 训练诚实面临巨 大挑战。因为,AI0 魔豆 | 8 页 | 203.25 KB | 3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选举的录音。尽管这段音频从一开始就显得很可疑,但还是 在社交媒 体上被数千人转发,其中包括斯洛伐克反对党的 一名前国会议员。由于该音频存在声音不一致、措辞别扭、 语句节奏可疑等异常现象,核查人员很快对录音的真实性提 出质疑。然而,斯洛伐克的选举法要求媒体和政界人士在选 举前的 48 小时保持沉默,避免发布与选举有关的公告,阻 碍了纠正性信息的广泛传播。[29]这段伪造音频还利用了 M eta 的媒体操纵对策的缺陷,该对策明确规定只处理完全伪造 conian)对女性恶语相向,并以政府职位换取性好处。这一 事件被称为“梅尔科尼门”。事发后,布尔里奇和她的政党 迅速为梅尔科尼安辩护,称录音是捏造的,可能是用“语音 和人工智能”篡改或生成的。她还质疑音频片段的来源,并 攻击分享泄露音频的记者,指责他过去有不道德行为,并将 篡改的音频作为支持现任者的抹黑活动的一部分。起初,梅 尔科尼安选择对音频泄露保持沉默。不过,在随后的采访中, 他并没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3 月前3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
民发表意见,形成多元声音;随着讨论深入,舆论逐渐形成 主流观点;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网民的“注意力”转移, 促使网络舆情逐渐消退。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极化和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移情 心理、质疑探究心理、自我实现心理、竞争心理和交流心理等多种心理机制影响着“舆论场”的风向与规模。例如,群体 极化现象使得群体成员在讨论中倾向于更加极端的立场;从 众心理则使个体倾向于认同多数人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可200 魔豆 | 10 页 | 305.67 KB | 2 月前3
共 11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