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与处理互联网上的民情与舆情
干扰。又如,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任由民众的负面情绪在网络上不断积累、放大,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疏导,最终可 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一些地方在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对于 群众在网络上表达的不满情绪未予重视,未及时进行沟通解 释与问题解决,导致负面情绪持续发酵,最终演变为大规模 的抗议活动,对社会和谐造成极大冲击。 四、平衡之策:实现有效管理 (一)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与分析机制 政府应充分借助技术手段,构建起全方位、实时性的舆300 魔豆 | 6 页 | 200.11 KB | 1 月前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
的实践应用,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动态化治理,依托较为成 熟的行业组织或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性管控,引导民众参与监 管。然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重构了美国的政治 权力格局,政治人物利用网络指导施政、操纵网民情绪的“永 恒选战”广泛存在于美国的政治实践之中,致使网络舆情的 个性化和不可控性显著增强,民意表达的分散性和民粹化倾 向日益明显,真假新闻之辩不断升级,以政治国家为代表的 公共权力与以普通民众为代表的公民权力之间的博弈愈演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7 天前3100条定律 生物钟效应
小时内并不完全一 样,早上 4 时最低,18 时最高,相差 1℃多 100 条定律|生物钟效应 。 人类是按照生物钟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也是网络 舆论场的主体,使网络舆论带有生物钟节律。无论是发布信 息、参与讨论,还是各类网上热点的出现,都呈现一定生物 钟现象,这对舆论扩散有着极大影响。在不同时间,事件的 舆论扩散规模、走向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在不同时间网民上 网人数是不一样的。在网络舆论场,每天都有小生物钟,19-23 比 较放松,看法比较随意。9-11 时和 14-16 时是两个小高峰, 主力是中青年上班族,他们对生活、工作、社会有自己的看 法,对热点事件有很多感触与评论,回复也更具理性更有影 响。 微信公众平台的活跃时段也基本遵循朝九晚五规律。腾 讯微博与腾讯新闻评论的活跃时段主要集中在 10 点新闻早 高峰。微博移动用户在 10 点之后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衡, 在 22 点出现使用峰值。微博用户日发布信息量近0 魔豆 | 4 页 | 207.28 KB | 3 月前3100条定律 时间扭曲效应
久就下线。因为该应用创始人认为,点赞是可卡因,它会难 以觉察地成为主宰人们文化的数字毒品。 抖音点赞实际上都是间歇性变量奖励,会让人们有更强 烈意愿去获得它。比如,会让人乐于转发到新浪微博、微信 朋友圈,会让人更加频繁打开应用查看动态通知页面。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都具有抖音的这种传播特质,各类消息 自动通知,视频自动播放下一集,无限下拉的消息源,热门 标签和话题…… 网上流传着不少关于抖音的传说,“抖音 5 分钟,人间0 魔豆 | 4 页 | 191.59 KB | 3 月前3空间信息产业—国内之进展
我国先后发射了亚太 6E、中星 26 号、中星 6E 高通量卫星, 其中中星 26 号卫星是我国首颗超百 Gbit/s 容量的高通量卫星, 也是新一代满足卫星互联网及通信传输要求的高通量宽带通 信卫星。低轨方面先后发射龙江三号、灵犀 03 星、天启星座 21~24 星以及三批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低轨星座建设 显著加速。 重大卫星通信项目纷纷落地。2023 年 2 月,空间电磁频 谱 磁频谱研究、空间气象数据应用研发、空间信息产业链引育 孵化及商业应用相关核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6 月,成 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正式启动,成都卫星互 联网产业园揭牌运营。 新政策新模式新标准出台。2023 年,工信部宣布对卫星 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按照《电信条例》《电信设 备进网管理办法》等规定,纳入现行进网许可管理。2 月,“基 于 5G 的卫星互联网第 1 部分:总体要求”行业标准获得立项 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 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57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及地方持续发布相关政策,助力 产业发展。进入 2023 年后,特别在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通 信等领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导向愈发明确, 出台了各种形式的政策和支持意见,推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 阶段。 在国家顶层规划的引导下,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 城市群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均制定了关于空间信息产业、卫300 魔豆 | 11 页 | 225.41 KB | 29 天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前200效应
点很 有可能是基于第一批人的观点。人们不再依靠自己的所知来 判断,而是依靠别人的想法。 前 200 效应背后蕴含着似曾相识的规律。 信息效应(messaging effect),一种受信者根据所获信 息相应调整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信息刺 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 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决定自己态度时,0 魔豆 | 4 页 | 131.68 KB | 3 月前3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
技术,如眼动追踪了解学生注意力分配,通过面部表情识别分析 学习情绪等,已实现多维度精准掌握学情。 当前学情分析在技术手段和应用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成果,特 别是在学生画像构建方面,国内外已开发出多种基于学生基本信 息、知识点掌握情况、作业与测评结果等数据的分析工具,为个 性化教学和教学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持。目前,部分学校引进了一 些教育企业的学情分析系统,以学生日常作业、考试数据为基础, 为班级、学生的 数据捕捉隐性学 习特征。基于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家校社数据隐私保护融合,运用 动态贝叶斯网络构建学生成长轨迹预测模型,最终生成包含学术 潜力、素养图谱与发展预警的立体化评估报告。同时,借助可解 释智能技术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性与公平性,形成“数据采集-认 知建模-动态预测-反馈干预”的全链条技术闭环。 在实践中有少量应用案例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或有机会去逐 渐突破“一测定终身”的局限,实现成长性评价,尝试有效促进教 评价的深度需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或将实现的技术跃迁、突破 上限,均势必深度融合认知科学理论,如借鉴科学高阶思维学习 进阶模型,将思维层级拆解为具体量化指标,结合脑电波、眼动 仪等生物信号数据提升评估信效度。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便有再精密的仪 器设备、强大的算力算法,教育教学的整体过程及结果也并不具 备 100%精准的可测量性和可计算性。因此尝试通过自动化或数 据化手段进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2 月前3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
对此卡车所属品牌方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回应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并明确质疑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两天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理想使用碰 撞视频侵权的声明,认定侵权,将追责。随后,该公司又 发布公开信,信中称,经公司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该视 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8 月 1 日晚间,东风集团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部副 总经理吕海涛针对理想 i8 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表示,东风集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 看出假。” 2025 年 7 月 31 日 东风柳汽发布声明,指控理想测试场景与实际差异大, 涉嫌侵权,保留法律追责权。 2025 年 8 月 1 日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公开信。信中称,经公司 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视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 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2025 年 8 月 2 日 乘龙卡车再次发声,其发布海报“内涵”理想汽车称, “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毒式传播的关键要素:冲突性(家用车 vs 重卡)、颠覆性(小车“撞 飞”大车)、悬念性(这是真的吗?),成为后续所有讨论 的基础。 媒体传播分布 媒体传播方面,今日头条以显著的声量领先,成为信 息聚合与分发的关键平台。 微博 微博作为事件的“主议程设置”平台,承载了观点交锋、 态度表明的核心功能。同时也是话题发酵和用户讨论的核 心阵地,理想高管的“邀约复测”、各方官方声明的首发、#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2 月前3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引导的启示
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 引导的启示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全媒体探索” 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达 11.08 亿人,占全球网 民规模的比例超过 20%。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之一,中 国社交媒介用户已超 10 亿,超过 95%以上的移动用户通过移 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介。 在国内,既有以熟人关系为主的强连接社交媒介,如微 信、QQ 等;也有以陌生人社交为主的弱关系社交媒介,如微 舆论生成和引导带来了深刻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内容生态特 质,本文将进行量化分析。(一)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24 年 10 月 1 日到 10 月 7 日,即国 庆期间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微信、QQ 私域属性更强,因而排除),每天下午两点、晚上十点截取 各平台热搜前 20 条,共计 840 条。 选热搜作为样本,是因为其有代表性。热搜、热榜等社 交媒介推出的内容产品,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对受众一段0 魔豆 | 14 页 | 412.70 KB | 3 月前3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 编者按:提起网络舆情,大多数人都将其与网上负面信 息扎堆联系在一起,其实他是民众对某一现象和问题所表现 出的观点、态度、意见和情绪等,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 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不管怎么 样,他是政府了解民意、企业了解市场、个人了解大众的一 种重要渠道。本文作者试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网络舆情的本 质与规律,旨在为有关部门或个人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舆论引导则要求政府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防 止谣言传播和舆论失控。这包括完善事实核查机制,推动权 威信息发布,增强信息透明度,减少公众猜疑。例如,在公 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可以有效防止不实信 息的传播,避免公众焦虑和社会恐慌。 社会面管控强调“面”的把控,若只是个别观点并不可怕, 网上允许不同声音出现和讨论,但如果点发展成面,或即将 形成面,则就一定要管控。 近期开展的“清朗”网络生态治理系列专项行动展示了 方评价体系,定期对服务商提供的舆情产品和服务进行评审 打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舆情治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 广东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的“1+1+N”网络综合治理模 式值得借鉴,即网信部门纵向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横向 协同联动,企业、媒体、网民等 N 个管理主体共同参与。这 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部门管理的局限,形成了网络综合治 理的合力。 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还需要平衡自由200 魔豆 | 10 页 | 305.67 KB | 2 月前3
共 25 条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