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浙江宣传
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友的公共参与意识和 利益诉求表达日益强烈,网络热点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 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一道必答题 (本文转载自“浙江宣传”公众号) 。 实际工作中,因怕担责、怕发酵、怕引火上身,隐瞒实 情不发声的有之;因“已读乱回”、答非所问,引发次生舆 情的有之;因套话连篇,关键信息避而不答,引发网民反感, 导致舆论失焦的也有之……舆情应对失当不仅不利于舆情 “舆论反转”后陷入自我“打脸”的困局,公信力也因此遭 到重创;有的寻求行政手段介入,或试图用“正在调查”“查 清后会进一步通报”等言辞蒙混过关,虽然暂时得以平息, 但却容易出现舆情“烂尾”,催生更大的舆情风暴;有的不 问是非便仓促致歉、轻率承诺、撤职了事,甚至不惜让受害 者“二次受伤”。这种做法不仅难以触达问题本质,更助长 了不当行为的气焰。 去年一起乘客怒怼乘务员餐车吃饭而引发争吵的事件, 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铁路方面很快作出回应,表示会对当0 魔豆 | 5 页 | 133.94 KB | 4 月前3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管理
以 及其背后蕴含的注意力经济模式。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网络舆情形成中的群体心理机制,如 从众心理、群体极化、移情心理等。法学视角则关注网络舆 情涉及的言论自由界限、隐私保护、网络法律责任等法律问 题。传播学虽然提供了信息传播的理论框架,但必须与其他 学科结合才能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复杂性。这种跨学科特性 势必要求我们要采用更加综合的研究方法,超越传统学科界 限,建立全新的网络舆情分析范式。 3. 网络舆情的多元化治理 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 努力。政府、企业和各类机构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扮演着不同 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 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网络综合治 理体系,是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框架。 3.1 政府监管与引导策略 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肩负着首要责任,需要兼顾依法 管理和舆论引导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法律法 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该 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通识课+专业课+技术课”三维 课程体系,培养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 “新文科”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更具责 任感和专业性的舆情分析和管理人才。 第三方组织(如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可以建立行业 标准与伦理规范,制定关于网络舆情信息服务的具体指南, 包括数据采集方法、隐私保护措施等内容。还可以建立第三200 魔豆 | 10 页 | 305.67 KB | 2 月前3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
借此,人类得以更深入理 解世界,实现人、机、自 然和谐共处。 一(三者共生)问行合一:主动深思 创新执行 实践性:“行”是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它强 调实践和应用。 目标导向:行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或解决问题,具有明确 的方向性。 动态调整:行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 到最佳效果。 行 探索性:“问”体现了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尤其是在使用AI时, 用户通过提问来挖掘数据、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通过提问, 用户可以引导AI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信息。 开放性:好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能够激发新的思考和发现, 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观点。 问 在人工智能语境下,“问行合一”是指一种高效的人机交互理念,它融合了深度查询与精准执行。其中, “问”代表对未知或复杂问题的深度挖掘与探索,体现了人类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行”则代表基于AI分析结 果的迅速且精准的行动实施,彰显了人类对于机器智能输出的高效利用与转化。 任意有 多元宇宙上一切可 能的知识或信息 可以有 AI交流时实际给出 的结论 实际有 AI给出的作品在现 实世界被创造 01 语言哲学、自然语言、检索语言、编 程语言、AI原理 02 问、改、创、优 03 提示的边界就是想象的边界 04 单一模态到多模态AI三用:重构万象 感知超凡 Ø创新与灵感源泉 Ø心理与情感体验 Ø教育与训练 AI再创 AI拟真 AI异感 Ø 探索与实验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1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兰(Murat Ka rayilan)和战士们伴随反对派选举歌曲歌唱与鼓掌,并与克 勒奇达尔奥卢的画面拼接在一起,以显示库尔德工人党(P KK)支持克勒奇达尔奥卢。[17]在集会现场,埃尔多安问: “我的国家和地方公民会投票支持这些吗?”然后,他指了 指身后的大屏幕。随后屏幕出现一段视频显示,他的竞争对 手克勒奇达尔奥卢召集公民来到投票箱,然后另一个人穿着 军装出现。这个军人是库尔德工人党(PKK)创始人之一穆 媒体在选举 前夕讨论与选举相关的内容,限制时长通常为 24 小时左右, 有的可能长达三天,这显然会为揭穿网上疯传的虚假内容带 来困难。 再如,声称某些真实信息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从而逃避选 民问责,尤其是针对某些可能影响政治竞选的真实丑闻。这 个操作在阿根廷 2023 年总统选举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第一轮投票前几天,网上开始广泛流传丑闻录音。据称, 这些录音中时任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夏·布尔里奇(Patricia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3 月前3舆情管理不得不懂的“吃瓜群众”
瓜群众”语义不断扩大化的情况下,应该根据不同语境下所指 代的对象进行相对应的翻译[3]。蒋媛春(2017)则从青少年 群体使用的情况入手,发现“吃瓜群众”在自称时为青少年营 造出“主观上不能”或“客观上不是”能够对事物有所担当的责 任人的语用效果,这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对于自 我的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言语保护措施[4]。这些研究之中虽 可窥视出“吃瓜群众”的一些具体使用情况,但对其进行完整 分析的研究还是较为单薄。 那一部分 提取出来用来转指整体[6]。 在认知的过程中,人们会筛选出事件最为显著的部分, 建立个人的认知框架,将完整的内容浓缩成具有代表性的 关键词来指称原事件。说法 2 中,老农回答记者所问之时, 以“我当时在吃西瓜”作为对事件不了解的原因引起了读 者极大的兴趣,网友在建构事件的认知框架时,记者采访 的原由,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甚至老农这个吃瓜动作 的施行者,都没有成为被关注对象,“吃西瓜的”作为整个50 魔豆 | 14 页 | 284.60 KB | 2 月前3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前提地直接分配公私主体责任, 存在治理精细度、敏捷性不足等问题。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应当引入阶段化治理模式,将以“政府—平 台”为核心的多主体治理结构置于阶段化治理框架内,进一步精细化治理责权和资源配置。我国应当根据网络舆 情“三阶段”治理需求差异,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推动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舆情协同应对机制、权利救济 行政裁决制度,实现网络舆情的全过程、精细化治理。 关键词: 贴合治理对 象特征,但其内部治理体系尚缺乏完整建构。鉴于此,本文拟进一步提出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模式,引入阶段化治 理模式进一步精细化和完善现有的多元治理模式,依据网络舆情的阶段化特征配置相应的治理责权和治理资源, 并探究法律规范对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的保障和回应。 二、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的治理困境在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严重问题,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网络生态严 定这些主体的职责或者义务,比较典型地贯彻了多元治理模式的思路。网络舆情治理的现有模式以分配公私主体 责任为核心,多元主体治理模式难以回应数字技术介入舆论场域后的治理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性划分治理者责权,缺乏对治理对象特征的把握。多元共治模式将重心置于治理主体一侧,重点 划分治理者的责任,缺乏对治理对象的关注和治理需求的满足。网络舆情作为治理对象,在萌发、发酵和成型阶段的特征各有不同,治理的需求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2 月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社交分享定律
Hudson),她是美国歌手、词曲作者、 演员,拥有 1.08 亿粉丝。 2017 年,Twitter 被转发最多的 Tweet 来自一位 16 岁名 为 Carter Wilkerson 的男孩。4 月,他在 Twitter 上问美国 连锁快餐店 Wendy’s,需要多少次转发才能吃到一年的免 费炸鸡,Wendy’s 的回答是“1800 万”。于是,他开始发动 Twitter 好友给自己转发 Tweet。截止 12 月 60 魔豆 | 5 页 | 218.40 KB | 3 月前3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
结果引发业界热议。 对此卡车所属品牌方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回应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并明确质疑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两天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理想使用碰 撞视频侵权的声明,认定侵权,将追责。随后,该公司又 发布公开信,信中称,经公司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该视 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8 月 1 日晚间,东风集团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部副 总经理吕海涛针对理想 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号评论区回复网友留言,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中。” 还表示: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 看出假。” 2025 年 7 月 31 日 东风柳汽发布声明,指控理想测试场景与实际差异大, 涉嫌侵权,保留法律追责权。 2025 年 8 月 1 日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公开信。信中称,经公司 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视频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 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2025 年 8 月 2 日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2 月前3【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
。以及,随 后 5 月迭代的大模型 GPT-4o,都给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新变化。国7 内也迎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浪潮。除了去年底爆火 的 Kimi,今年阿里云正式发布通义千问 2.5,字节跳动正式发布豆包大 模型家族、AI 应用开发平台“扣子”等。 航天领域重大进展引发国际关注。今年 6 月,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 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而经过制备和处理后的月球科研样品将 的“舆论搭车”效应之外,聚焦到社会民生领域,显现出疫情舆论后遗 症,倾向于对照自我,在个案中找普遍性,进而推动舆论由点及面的扩 大化。如今年 4 月重庆天然气表到期更换后用气量暴增、燃气费激增问 题引起广泛讨论和热议,随后多地居民反馈燃气费“暴涨”,再后来与 水电气价格调整等传言叠加,引发了波及全国的“乱收费”讨论。无独 有偶,从年初是否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到清明节南通等地禁止烧纸,社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一)
很自然地与人互动并提供内容,其人格化特征正颠覆以往在人机互动传播过程仅是将机器视作中介的看法,人机融合、 主体互构,逐渐成为传播共同体。例如,ChatGPT 能够自动 化生成多轮人机对话,是“人问机答”式互动传播,人与机 器相互成就,传播主体变为人机互构的二元主体。ChatGPT 使机器更具传播主体性,它不只是被人类用户操作的中介工 具,而且更具备人类的性格特征。传播学者古兹曼(Guzman)0 魔豆 | 6 页 | 173.33 KB | 3 月前3
共 17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