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病毒传播
的不同之处,既有政治性的,也有国际新闻,还包括体育、时尚和其他有趣内容等。他们在《纽约时报》主页上进行测 试,目标是判断内容是否带有可预测的病毒性。研究发现, 最先得到转发的包括科学版报道和专栏文章,其比非科学报 道更多地被转发。乔纳·伯杰认为,新的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会激起敬畏感,让读者想要把这个积极情绪与他人分享。读 者还倾向于分享令人兴奋或有趣文章,或那些激发愤怒或焦 虑之类负面情绪的文章。0 魔豆 | 7 页 | 241.33 KB | 3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
须尽快采取保护措施,否则将面临选举混乱。深度伪造会播 下混乱的种子,使欺诈行为永久化。布鲁金斯学会专家韦斯 特称:“预计今年大选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激烈竞争,只要 能改变三四个州 5 万张选票就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非营 利组织学者霍尔曼认为,人工智能就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并可能“决定这场选举的结果”。 3.人工智能内容能以多种方式影响 2024 年的选举。与 过去的选举宣传相比,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质量更高、更容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3 月前3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
能够生成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具备创新能力 人机互动能力 按照预设脚本响应,较难理解人类情感和意图 更自然地与人互动,理解复杂情感和意图 问题解决能力 擅长解决结构化和定义明确的问题 能够处理多维度和非结构化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 决方案 伦理问题 作为受控工具,几乎没有伦理问题 引发自主性和控制问题的伦理讨论 CoT链式思维的出现将大模型分为了两类:“概率预测(快速反应)”模型和“链式推理(慢速思考)”模型。 不同结果,体现随机性。常用于抽象 艺术、实验音乐等,激发灵感,打破 传统束缚。通过随机算法或互动反馈, 创造意外美感,适合个性表达和作品 唯一性。 非确定型创作 结合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兼具规则与 随机。利用确定性框架,引入非确定 性元素,作品核心一致且多样。应用 于交互媒体、生成艺术等。创作者与 AI互动,促进创意进化,平衡秩序与 创新,拓展艺术边界。 融合型创作 随着 创造性思维,体现机械性与情感驱动的区别。 l AI创作:通过数据输入和算法训练生成内容。 l 人类创作:由情感驱动和思维过程产生创意与表达。 三元 分离 情感表达的分离 l AI可模拟情感但非发自内心,人类的情感表达是真实的情感反映, 形成模拟与真实的区别。 l AI的情感模拟:学习并模仿大量情感化内容,生成看似有情感的作品。 l 人类的情感表达:通过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表达情感。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1 月前3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
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各环节的交互关系又放大彼此 的风险影响,易形成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新技术挑战或彻底 取代已有技术,突破和穿透原有监管边界和监管手段,对国 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存在风险性;技术的非均衡性,即具有渐 进性和不平衡性,技术发展演变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 在某一时间点出现质变点后才会显现颠覆性影响和效果,同 时受外部条件和技术进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在不同国家和行 业发展不平衡。彼得·科威(Peter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3 月前3数字技术时代国家政权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多多的启发。 一、数字技术进步使网络成为权力来源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进步强化了网络的重要性,著名学者 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认为,“基于数字技术的 网络有别于以往的非数字技术的网络,数字技术加强了网络 的协作能力、规模、复杂度和响应速度,提高了网络的能力。 尽管文化基础和社会架构不同,但基于数字技术的互联网已 经将全球社会重新编织为一个新网络。” (一)互200 魔豆 | 10 页 | 278.64 KB | 1 月前3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
学生素养发展水平:其一,在学生画像上,构建多维度素养评估 体系,深入挖掘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核心素 养维度,顺应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整合品德行为、艺术素养、劳14 动参与情况与身心健康状态等非认知因素,打造“立体化”学情分 析体系,实现对学生发展全貌的全息化描绘;其二,在学情数据 上,加强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保障学生个体敏感信息的安全; 打通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综合分析;优 建异构数据入口,通过卷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实现复杂版面 的结构化解析,精准定位手写体、印刷体混合文档中的文字区域, 并结合对抗生成网络优化低质量图像的字符识别率,确保纸质作 业、扫描试卷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电子化转化。其次,针对客 观题型(如选择、填空),利用正则表达式与语法树解析等构建 规则引擎,实现填空题的语义完整性检测与选择题答案的毫秒级 匹配。针对主观题型(如论述、作文),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 挖掘)、美育创造力数据(如绘画笔触动力学特征提取、音乐节 奏情感表达识别)及劳育实践数据(如操作规范性视频分析、劳 动成果质量 AI 评估)的无感采集;运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 处理技术解析非结构化数据,结合知识图谱构建五育要素关联模 型;基于联邦学习框架实现跨场景数据安全融合,最终通过多任 务学习算法生成德智体美劳全要素动态评价图谱,并借助强化学 习机制持续优化评价指标权重,形成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分析再到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2 月前3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
全球化趋势,为信息和知识的全球传播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条件,使美国思想殖民驶上快车道。 作为战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美国 一方面向世界输出美国政治经济制度、“民主” “自由”等美式价值观,一方面有目的、有意识 地解构非美国思想、压制他国本土文化,着力营 造对美国的精神依附和服从意识。一边扩张性 “建构”,一边毁灭性“解构”,美国两手花样不 断,思想殖民的“成效”也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 殖民帝国。 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们印度知识分子犹如学术买办,将欧洲理论进口 到本土经验中加工,再出口给西方学术市场。” 这种知识生产模式不仅使本土智慧被边缘化,更 强化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等级制。 文化植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在非 洲地区持续推进“人权外交”,试图在非洲“植 入”民主文化,从思想根源上影响非洲。然而, 美国所推行的“普遍人权”以保护公民政治权利 50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为中心,与非洲国家整体贫穷的现实格格不入,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1 月前3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偏见、歧视、情绪化的道德评价,恶化了整个数字生态 环境。三是网络事件的意见对立化。网络事件往往是复杂且具有多面性的,在道德评价主导的舆论环境下,持有 不同意见的参与者往往被对立起来,呈现出一种“非黑即白”的对抗式现象。这导致多元包容的舆论环境受到严重 破坏,理性客观的声音被淹没在极端化的道德评价之下。有学者指出,网络舆情泛道德化导致质疑、“叛逆”等负 面情绪累积,加剧了公共治理难度,引发过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2 月前3
共 8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