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人小孩”事件:官方的“无奈”背后,还有更多该做的事
更有力的平衡点。 三、面对舆情,官方还能做得更多 从“劝导”到“干预”:保障儿童权益需要更硬的手段。从 目前的处理来看,工作组的主要措施是“现场劝导”,要求家 长注意公共行为。但面对这种明显存在照护失职迹象的情 况,仅仅“劝说”远远不够。民政、公安、卫健、妇联等部门 应当联合介入,启动儿童保护评估程序,必要时进行心理测 评与家庭功能评估,对孩子的身心状况作出专业判断。如果 发现家庭无法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应依法采取临时监护、0 魔豆 | 4 页 | 188.25 KB | 1 天前3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
因猜测与对校方行动的不满,如有多位网民称是学校“自来 水管道和化粪池管道接错”导致学生吃了“粪水”。9 月 7 日疾控部门明确 “自备井蓄水池污染” 结论后,舆论一方 面转向对校方管理的质疑,认为校方存在严重失职,导致大 量学生感染。与此同时,也有网民质疑校方处理滞后,“从 发病到查明原因,这中间耽误了多久?”。还有网民称校方 在事件发酵初期“压消息”“学生被禁言”,个别网民甚至 称“不是诺如”,质疑校方隐瞒真相。 生活条件。还有网民指出,留学生住宿问题原本可以有住酒 店、住男生宿舍等多种解决方案,校方“宁可消耗女生宿舍 资源,也不选择校外安置。这种‘就近将就’的决策逻辑, 折射出的正是留学生事务的优先级别。”这是在将管理失职 的成本强加于女生群体。 舆情分析:此次重庆理工大学“黑人留学生临时入住女 生宿舍”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舆情反应,本质上是源 于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在留学生政策上存在的争议性背景。近 年来 披露不透明的情况,更容易引发“学校放任学生安全”的舆 论指控。结合过往案例,类似宿舍火灾、校园安保漏洞、实 验室爆炸等突发事件,一旦涉及人员伤亡,不仅会带来家长 群体的强烈反应,还会在网络舆论中被上升为“校园安全治 理失职”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十月节点上,假期管理和返 校后的应急安排,成为高校舆情防控的重点环节。 (二)秋招进入集中期就业压力成敏感话题 十月,秋季校园招聘进入集中期,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双 重压力极易在舆论场中放大。9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23 天前3
共 2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