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
当然,一些地方对一切“负面声音”零容忍的“舆情 洁癖”,也加剧基层干部的趋利避害行为。有的地方发生 舆情,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回应群众诉求,而是以“灭火” 思维处理几个基层干部来“摆平”舆情,导致基层在面对 复杂舆情时畏首畏尾,无所适从,只能选择将矛盾上交。 舆情应对是对基层治理和干部能力的检验,破除“唯 上不唯实”现象,需要进一步为基层赋能,为基层松绑, 使基层干部敢于担当,以“马上就办”的态度取代层层上0 魔豆 | 2 页 | 183.47 KB | 2 月前3从“辱骂老人”事件看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尺度
和克制,绝不应该用侮辱性言语去攻击群众。信访工作本就 是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过程,如果干部不能保持冷静和耐心, 又如何能有效化解矛盾?当“主观认识差异”成为辱骂的借 口,基层治理丧失了应有的“温情”。 该事件根源是部分基层干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些 干部没有真正意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行 使应当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没有将群众视为服务的对象, 而是当作管理的对象,一旦群众的诉求与自己的想法产生冲 题,却遭遇如此对待,这无疑会让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大打折 扣,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要真正拔掉这根刺,不能止于一次道歉、一场批评教育。 湘阴县需要把这次事件当作一面镜子,照见基层治理中“群众 路线”的问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是重中之重。一 方面,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培训、学习等方式,让每一位干 部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群众观;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反馈渠 牢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基石。 72 岁的李某某需要的不仅是一句“对不起”,而是一个可 以安心表达、被平等倾听的信访环境。期待当地相关部门能 够重新审视此事件,给出更具公信力、更服众的处理结果, 为所有基层干部划定清晰的界限,也为社会基层治理注入更 多温情的力量。0 魔豆 | 3 页 | 105.44 KB | 1 月前3新华社视评“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的现实背景与警示意义
对社会关切和公众知情权的漠视,更损害党和政府公信 力。视评认为,“向上甩锅”的背后是只对自己负责的精 巧算计与明哲保身,是干部缺乏担当精神、规避问责的体 现。视评强调,一些地方对一切“负面声音”零容忍的“舆 情洁癖”,也加剧基层干部的趋利避害、矛盾上交行为。 视评一经发出,引发舆论广泛热议。其中,最显著的 观点指出,视评“句句没提武大校长,句句都在说武大校 长”(7 月 31 日,武汉大学校长回应媒体校图书馆“性骚 盾转移”。因此,“向上甩锅”的本质是下级在权责约束条 件下对治理压力的规避,或者说,是基层在长期被过度干 预下形成的被动姿态。 二是舆情处置泛化。正如新华社视评“一些地方对一 切‘负面声音’零容忍的‘舆情洁癖’,也加剧基层干部 的趋利避害行为”所言,一方面基层面对舆情本身承受宗 旨责任与良心道德的心理压力,了解事情的是非曲直与 科学应对措施,却又不得不迫于“权力”,执行上级下达 的“删帖”“稳控”等“一刀切”式命令,长期以往产生500 魔豆 | 14 页 | 750.45 KB | 1 月前3百章舆情观察:无差别伤人等社会恶性事件的舆情分析
公共安全的担忧,地方政府可通过线上发布会、线下座谈会 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和计划,增强 公众安全感。 (三)加强社会矛盾排查与化解 一是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地方政府要建立社会矛盾常 态化排查机制,组织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深入 社区、企业、学校等,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包括家庭纠 纷、薪资纠纷、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对排查出的矛 盾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例如,定期开展社区矛盾纠纷0 魔豆 | 10 页 | 212.63 KB | 1 月前3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10%) 网络舆论对广西方面舆情应对效能的批评与建议主 要集中在基层处置方式失当,辟谣有效性、高官解释与情 况通报前后矛盾,公民隐私区别对待四方面。对此,媒体 公关及舆情从业人士建议广西方面强化基层干部媒介素 养培训,规范执法言行与信息发布话术,避免因应对不当 产生次生舆情风险。 (五)对社会“身份符号”崇拜心理进行反思(约 5%) 有观点指出,事件中,“奔驰女”以非公职身份亮出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1 月前3
共 5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