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人小孩”事件:官方的“无奈”背后,还有更多该做的事
云南“野人小孩”事件:官方的“无奈”背后, 还有更多该做的事 近日,一段拍摄于四川雅西高速石棉服务区的视频在网 络上引发强烈震动。画面中,一个全身赤裸、瘦弱黝黑的孩 子,蹲伏在台阶上啃咬食物,姿势与犬类相似。另一段视频 中,他以四肢在地上奔跑。拍摄者称:“孩子类犬吃饭、爬 行……像个‘野人孩子’。”视频被大量转发后,网友震惊、愤 怒、心疼并存,纷纷追问:这个孩子是谁?为何会如此生活? 他是否被虐待或拐卖?短短几小时,舆论从关注事件真相转 向对家庭教育、儿童保护、社会救助的广泛讨论。 一、官方通报来了,但疑问更多了 10 月 18 日,南涧县“10·16”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称,公 安机关已依法介入,经初步核查,未发现拐卖行为。南涧县 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孩子目前在云南省外,南涧县公 安局、民政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已抵达当地,孩子和 其父母已在接触范围内,工作组当面开展相关工作,要求其 子户口落到北京。另外,公安机关已对其父母展开调查。 表面上看,官方反应迅速、程序完备,但舆论依然不平。 很多网友质疑,通报重点集中在“穿不穿衣服”,而忽略了孩 子明显的行为异常与心理创伤。孩子像犬一样啃食、爬行,这绝非短期行为偏差,而是长期环境造成的结果。公众更关 注的,是孩子是否得到真正的保护与治疗,而非简单的教育 “纠正”。 二、舆情背后的痛点:无奈、灰区与责任边界 可以理解,官方在处置此类事件时确实存在现实难点。0 魔豆 | 4 页 | 188.25 KB | 1 天前3“粪水”风波中的宣传失误与舆论引导能力反思
“ ” 近期,浙江余杭部分地区出现自来水异味事件,被网民戏称为 粪水风波 。虽然官方随后及时更 “ ” 换水源,并通报原因是 藻类分解产生异味 ,但公众质疑声依旧强烈。一方面,居民关心自来水 “ ” 是否安全饮用;另一方面,警方对 散布谣言 者的查处引发舆论二次发酵。 “ ” 然而更引发争议的,是浙江省官方宣传账号 浙江宣传 在事件发酵期间的操作:该账号没有继续 回应水质话题,反而 “ ” 微博、公众号上发布有关 性别对立 的评论文章,被不少网友讽刺为 刻意转移话题 。要命的是 “ 这这个官方发布居然用词是这样的: 浙江在水管喷藻还是喷粪中选择了喷女性脱口秀,弥补了余 ” 杭区以外人民吃不到屎的遗憾 ,可以说“ ” 宣传翻车 翻得不是一点点,简直恶心到了每个网民。 二、官方是否知道舆论焦点与公众心理? 1. 公众的核心关切被忽视 “ ” 水质安全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公众最迫切的问题是 ” “ ” 当官方选择在高关注期转而谈论 性别议题 时,公众认为这是有意 避重就轻 。这种错位让人产“ ” 生 官方不敢面对问题 的印象,舆论反弹甚至超过了事件本身。 3. 权威公信力被削弱 “ ” 有网民评论称: 公告总是先说没事,但从来没人出来认真解释风险。 这种态度使得官方在舆论 “ ” 场中的权威性遭到质疑,许多网民转而在社交平台自行 科普 ,形成民间舆论与官方叙事的对立 3100 魔豆 | 5 页 | 13.62 KB | 3 月前3舆情应对,有些通报为何不灵?
舆情应对,有些通报为何不灵?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天府新视界” 编者荐语: 近段时间,一些官方通报应对舆情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在沸沸扬扬的舆情之中,一纸通报不过是刚打消了一个疑虑, 又生出千万种新疑虑、新传言。舆情应对,通报不是万能药!对各公职机关乃至广大企业而言,这应该成为共识。 以下文章来源于天府新视界 ,作者岷江轩连日来,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一餐馆老板因发布“蛤蟆汤”等菜品视频,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出 法行为予以撤销,并对 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但通报发出后,“隔空办案”“过山车式”等质疑进一步让舆情发酵。 互联网时代,说起应对舆情的“十八般武艺”,官方通报绝对是重量级:权威发布,一锤定音。然而,最近一段 时间,一些官方通报效果却并不明显。甚至,在沸沸扬扬的舆情之中,一纸通报,不过是扬汤止沸,刚打消了 一个疑虑,又生出了千万种新疑虑、新传言。即便舆情冷却,也不能代表公众对通报的绝对信任。 图据视觉中国 舆情一经发酵,小道消息常随之纷传,加剧社会大众的猜忌和不安。这种情况下,官方以通报的形式回应舆情, 确实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舆情处置黄金 48 小时”,要求官方通报必须跟进。舆情来势汹汹,却也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相关细节信息 的缺失,极易引发各种谣言,导致舆情方向的失控、扩面。把握时间窗口,官方作为权威信息源,以通报形式发声,提供经检验的事实,还原事件本来面貌,能够有效遏制各0 魔豆 | 5 页 | 812.79 KB | 2 月前3从抢岗位到卖考题:胖东来面试热背后的舆情
下面授课程每 1.5 小时收费高达 260 元,形成一条灰色产业 链。该事件经大河报首发报道后,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持续深 入跟进报道,热度迅速攀升,在舆论场中不断发酵,胖东来 官方回应称从未公开任何面试题目,呼吁求职者以官方渠道 为准。舆情从最初对企业招聘公平性的质疑,逐渐转向对求 职培训市场规范性与诚信问题的广泛反思。 一、舆情概述、 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8 月 26 日至 8 月 29 24%。多数网民对培训机构的真实性表示质疑,同时对就业环境表示担忧,舆论 调性整体积极健康。 (四)关键词云 从关键词云可见,“胖东”“面试题”“资料”等相关事件本 身热词成为核心传播词;“真题”“官方”“员工”“商家”等词上 榜关键词云图,体现网民对事件核心要素(涉事企业、问题 类型、收费情况)的关注,侧面凸显网民对应聘胖东来信息 的高度关切。二、各方观点梳理 (一)媒体观点 综合各家媒体报道,观点主要围绕以下两点展开: 通过率。多家媒体转载其文章。 二是聚焦胖东来回应。各媒体均重点报道了胖东来官方 回应:公司从未对外公开过任何面试题目,“因为内部没有所 谓的‘固定题库’,面试并不难,请应聘者切勿轻信”。中国青 年报还提醒求职者“避免经济损失”。 (二)网民观点 从网民评论来看,围绕胖东来面试培训事件,观点主要 有这些: 一是质疑培训效果,支持官方回应。许多网民认为这些 培训机构只是利用求职焦虑牟利。微信公众号的网民@飞翔0 魔豆 | 5 页 | 520.04 KB | 1 月前3湖南永州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第1页/共14页 湖南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 一、核心摘要 1.自媒体曝光便民服务中心上演“空城计” 2.官方回应、处罚随意敷衍,招致舆论不满 3.唤醒公众对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集体记忆 4.警力介入政务舆情引次生灾害 5.“白天缺岗,晚上夜访”反差工作方式引群嘲 6.《情况通报》细节遗憾,回避式调查未能服众 7.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不接受媒体的任何询问和采访”答复。致电宁远县委作 风办,得到“上班时间确实为上午 8 点”“ 一切情况以官 方通报为准”答复。 新黄河设置微博话题#曝光缺岗当事人希望公开执法视频 #,获舆论响应。 (四)官方回应效果评估 回顾事件,官方于事发(基于自媒体“永州号外”视 频拍摄时间 8 月 18 日 08 时 45 分)13 小时(媒体采访)、 82 小时(媒体采访)、101 小时(媒体采访)、101 小时(官 次对外发声。第5页/共14页 南昌晚报视频截图 (13 小时)第一次发声系南昌晚报致电棉花坪瑶族 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得到“确实有工作人员迟到缺岗,将 会进行通报并扣罚 200 元”答复。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答 复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扣罚 200 元”上,希望当地政府从 严、从速处罚。 南昌晚报已删除视频缓存截图 (82 小时)第二次发声系 8 月 20 日民警深夜上门施第6页/共14页3 魔豆 | 14 页 | 1.26 MB | 1 月前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
糊性特征,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猜疑。《凤凰周 刊》记者联系少林寺求证时,获得三种不同回应 “ ” 延某(一)法师称 等官方消息 ;延某(二)法 “ ” 师表示 在外学习,不清楚 ;延某(三)法师则 直接挂断电话。少林寺外联负责人郑老师首次接 “ 听电话时瞬间挂断,再次拨打后仅回应 近日没 ” 看到他,等官方消息 ,未正面否认传闻。这种 模糊态度在舆论发酵的黄金72小时内,被普遍解“ ” 读为 回避性回应 ,使事件陷入更深的舆论漩涡 ,质疑当方丈一边身披金 “ ” 线袈裟,一边宣讲 无欲无求 时,宗教精神已在 资本逻辑前节节败退。尤其针对少林寺名下15 辆豪车(含4辆进口车)及释永信乘坐奥迪Q7出 “ 行的事实,网民对其 月薪700 ” 元 的官方说法表 “ 示强烈质疑,讽刺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 ” 留 已成现实写照。 2.2 对个人操守的质疑 历史举报内容的再发酵成为舆论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河南省调查组曾于2015-2017 “ 事件)经官方调查均 查无实据 ,提醒公众警惕 “ ” 网络谣言 对佛教界造成的持久伤害 。3.2 等待证据的审慎态度 呼吁权威信息成为中立网民共识。大量理性声音 “ ” 强调 唯有事实才能给出最终答案 ,主张在司法 或宗教管理部门通报前保持谨慎。这部分网民特 “ 别关注调查程序正当性,提出关键疑问: 若3 ” 日内无权威声明,传闻可信度将显著上升 。针 “ ” 对少林寺 等官方消息 的回应,有分析认为宗教110 魔豆 | 10 页 | 16.13 KB | 2 月前3广西“亮证女”事件折射基层舆情应对之困
露”的组合迅速触动网民对“特权阶层”的敏感神经。相关视频 播放量超千万,舆论批判“公职人员家属滥用特权”的批判。 网民普遍将“亮证”行为解读为权力傲慢的体现,尤其对“普通 人何以能迅速获取他人住址”表示强烈不安。此时官方尚未作 出正式回应,民间猜测与情绪化表达主导舆论场。舆情迅速发酵期(7 月 31 日晚-8 月 1 日):警方介入致 舆情迅速发酵。7 月 31 日晚上,“亮证女”和男子以及派出所 两名民警等 公安局一领导,防城港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称网络传言不属实。 舆情持续波动期(8 月 3 日至今)通报之后的舆论分化。 官方通报发布后,舆论呈现分化态势。部分网民认可调查结 果的及时性,认为“非公职人员”的定性澄清了特权猜想;但 也有网民对通报细节提出质疑:为何消防执法证会出现在民 用车辆中?所谓“非官方渠道获取住址”具体指什么渠道?民 警沟通时的“不规范”是否构成程序瑕疵?这些疑问导致舆情 热度持续。 通报称,侯某某所亮证件为其丈夫所有的真实行政执法证, 这使得官方通报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当地似乎将工作重点放 在了辟谣 “亮证女” 是否为公安部门某领导上,却未及时回 应公众真正关心的 “她是谁”“是否存在特权滥用”等核心问 题,被舆情带乱了节奏,未能找准舆情的“牛鼻子”,导致舆 情持续升级。公众对官方通报的信任度呈现断崖式下跌,质疑“亮证女”的身份,认为官方在袒护她,这种信任裂痕的形 成,与基层治理长0 魔豆 | 6 页 | 201.27 KB | 2 月前3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新闻”报道事件经过与相关电话录音与视频,引发全网热 议。当日下午,多家新闻媒体致电防城港市公安局与事发 地派出所,甩锅、逃避式答复抬升事件烈度,“公安局领 导”谣言散播,网上大量视频被删招致舆论不满。 8 月 2 日,官方“她不是谁”辟谣结论引人民网下场 批评,舆论呼吁查明“她是谁”,大 V 自媒体下场评议。 8 月 3 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情况通 报》,就事件经过、调查情况、下步工作作出说明解释, 市公安局,得到“网络传言不属实”答复。 极目新闻致电防城区政府,得到“还在调查处理”答复。第6页/共26页 日期 事件 媒体采访律师,就涉嫌公权力滥用等作出解读。 南京江宁分局官方新浪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的运营者“江 宁婆婆”(粉丝 554 万,系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网安大 队副大队长)透露,“奔驰女”非公安领导与民警,“当地 反应离谱”,引舆论关注。 13 时,李 澎湃新闻关注《行政处罚决定书》区别对待问题并采访李 某某,当日 12 时许,文书才隐去隐私信息。官方区别对 待行为动机引舆论猜测。 8 月 16 日 8 月 16 日,广西防城港通报“女司机亮证逼迫让道”事件 后续处理结果。多名涉事官员与基层干警被处理问责。 四、官方回应效果评估 回顾事件,官方于事发(基于浪潮新闻首次报道时间 8 月 1 日 12 时 36 分)6 小时(媒体采访)、7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1 月前3“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新方向
“非洲军团”,瓦格纳之后俄罗斯在非洲的 新方向 俄罗斯“商业资讯报”转载瓦格纳官方电报频道,声称 俄罗斯私营军事集团瓦格纳已经成功结束其在马里地区的 任务。该军事通报指出,在瓦格纳驻扎马里期间,瓦格纳对 马里当地军队进行了武装及训练,在瓦格纳支持下,马里政 府控制领土面积扩大逾一倍,并收复了所有马里地区首府。 瓦格纳撤出并不代表俄罗斯势力在非洲地区消失。相反, 在瓦格纳撤出后,俄国防部直属“非洲军团”迅速进入马里,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 2021 年曾表示,马 里政府向"俄罗斯私营军事公司"寻求反恐援助,但俄政府与 此无关。然而,2023 年普里戈任兵变失败,导致俄政府对瓦 格纳集团进行了处理。俄罗斯官方此后决定介入非洲事务。 拉夫罗夫称,除与瓦格纳的合作外,马里当局还与俄罗斯领 导层建立了正式联系,应其要求军事教官将继续在当地工作。非洲军团带来的变化 俄罗斯非洲军团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俄罗斯在非洲的存 2023 年报道称, 瓦格纳的反恐行动直接造成了大量当地平民死伤。无论报道 真实与否,在俄官方部队进入后,造成平民伤亡的指责将从 难以问责的雇佣兵转移到俄罗斯政府上,并造成政治影响。 法军在马里的反恐行动也造成了平民伤亡,而长期驻军的政 治压力最终导致了当地人民对法国的不满,并最终致使法国 撤军。俄罗斯官方部队进驻非洲,可能也将面临这一问题。 据美联社援引消息,非洲军团将更加注重训练当地部队,而0 魔豆 | 7 页 | 478.58 KB | 1 月前3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
上市发布会中,播放了一段理想 i8 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的 视频,以此显示其安全性。视频中,理想 i8 碰撞后安全无 虞而乘龙卡车四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并倾覆的“夸张” 结果引发业界热议。 对此卡车所属品牌方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回应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并明确质疑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两天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关于理想使用碰 撞视频侵权的声明,认定侵权,将追责。随后,该公司又 发布公开信,信中称,经公司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该视 次就不断升温的各种质疑做出正式回应。 二、事件脉络 2025 年 7 月 29 日 理想汽车发布首款纯电 SUV-理想 i8,在当天的发布会 上播放了该车型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2025 年 7 月 29 日 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号评论区回复网友留言,称:“法务 部门正在处理中。” 还表示: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 看出假。” 2025 年 7 月 31 日 东风柳汽发布声明,指控理想测试场景与实际差异大, 涉嫌侵权,保留法律追责权。 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2025 年 8 月 2 日 乘龙卡车再次发声,其发布海报“内涵”理想汽车称, “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2025 年 8 月 3 日 乘龙卡车连续第四天回应,在官方公众号发布海报称 “龙的脊梁,无惧挑战”。 2025 年 8 月 3 日 中国汽研发布的声明函 2025 年 8 月 3 日 晚 理想汽车发布《关于理想 i8 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三、事件传播情况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2 月前3
共 52 条
- 1
- 2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