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过实体清单与许可限制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关键设备进 行管控,试图遏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追赶。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单向效果:面对制裁,中国通过 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产业链建设,并推动对外贸易 伙伴多元化,使美国施压的长期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在政府 大力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逐步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无法遏制中国,亦已直接体现在军事领域。美国在力量 投送、远征作战经验和全球同盟网络方面仍保持优势,而中 力的空间。金砖机制正为中国提供更多外交回旋余地和经济 缓冲空间,削弱了西方单纯依靠制裁与联盟体系所能达成的 遏制效果。 简而言之,美国对华全面遏制需要在多战线持续投入巨 大资源,而中国通过产业政策、常态化演训和多边外交的有 机组合,正在不断降低外部遏制的实际效果,使得全面遏制 战略的政治与财政成本持续攀升。二、遏制计划失败后,或见中美关系新动向 几乎在同一时间轴上,另一条外交线索也在成形:2025 性工具上保持高压,以防止出现战略上难以承受的失衡。五角大楼及相关智库关于战略重构与选择性介入的讨 论,正反映出这一思路:既要降低广泛前沿存在的成本,又 要在若干关键节点维持足以影响对手行动的能力。 在技术与产业链层面,美国并未退让,反而加速运用法 律与贸易工具构筑壁垒。近期对敏感技术及企业的出口管制 与实体清单政策表明,美国将维护技术优势视为其防御体系 的核心之一。由此可见,所谓战略收缩不等于全面放弃全球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5 天前3
共 1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