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与“南大碎尸案”重合致家属喊话张译,影视边界在哪?
242.75 KB
5 页
0 下载
7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剧情与“南大碎尸案”重合致家属喊话张译,影视边界在
哪?
事件概述
12 月 17 日,名为“刁爱青的姐夫”的微博网民发文喊
话演员张译,称其主演电视剧《他是谁》中的“余爱芹案”
与“南大碎尸案”高度相似,不仅案发时间、被害人的名字
完全一致,就连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法也被搬上荧幕,此外,
该电视剧还虚构了“余爱芹婚外情”的剧情,这给被害人家
属带来极大伤害。该网民还称,去年就已委托律师起诉了电
视剧出品方,但出品方一直“耍流氓”,提管辖权异议来拖
延案件审理时间。最近法院告知称,出品方万达电视剧制作
以及优酷、阿里巴巴(软件)只愿意删除涉及“刁爱青和笔
友出轨的内容”,其他的都不愿意删除,也不愿意公开道歉,
这一点让全家无法接受。相关信息引发舆论关注。
事件脉络舆情传播
舆情信息占比图
监测数据显示,从 2024 年 12 月 16 日 0 时至 12 月 18
日 17 时,国内外相关信息共计 6.3 万余条,其中微博 5.2
万余条、客户端 7000 余条、网站 1000 余条、视频 1000 余
条、微信 600 余条。具体占比情况如上。舆情趋势图
从舆情发展趋势来看,12 月 17 日 13 时左右,刁爱青家
属在微博平台的“喊话”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当日下午至晚
间,伴随优酷、万达电视剧等相关方先后回应此事,舆情热
度累积,17 时至 20 时左右形成本次舆情信息峰值。12 月 18
日,微博平台#南大碎尸案家属回应张译躺枪#等话题再度带
动信息量上涨,随后舆情热度呈现回落趋势。
舆论观点
一是对该剧的批评与质疑。大量网民认为电视剧在改编
真实案件时,没有尊重原型人物或其近亲属的感受,没有注
意改编的尺度和方式,且没有谨慎处理敏感情节。甚至有网
民质疑“品牌方是懂得吃人血馒头的”,认为相关品牌方在
案件仍未侦破情况下将其改编为影视剧,完全无视了受害人
的名誉。
二是演员在此事中的责任划分引发争议。有网民认为,
演员在接演涉及真实事件的影视作品时,应承担一定的道德
责任,尊重原型人物及其近亲属的感受,希望他能够对此事件表明态度,回应质疑。但也有网民认为,此事的根源在于
编剧的不尊重行为,与演员关系不大,张译无需为此承担责
任。
三是对影视行业创作自由的反思。有网民认为,艺术创
作应有更多底线与限制,尤其是在涉及真实悲剧时,影视作
品应更加谨慎,避免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四是质疑家属动机不纯。个别网民质疑,制片人也透露
正在与当事人律师联系,认为家属是为了向万达等索要钱财,
才会“喊话张译并搞到热搜上”。
研判分析
本次事件牵涉到知名演员张译,以及著名的“南大碎尸
案”,两个敏感要素导致该事件迅速引发了舆论关注。公众
对电视剧中虚构情节的不满和对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同情,形
成了强烈的舆论压力,也给涉事演员、出品方等带来形象危
机。但本次事件可视为对影视行业的一次警示——须知,在
影视作品作为向观众“输出方”,电视剧中虚构的情节可能
误导公众对真实案件的认知,形成对案件的不准确理解,进
而导致了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更可能如本次事件
一样,引发相关的法律纠纷。
后续,涉事家属与出品方的协商或再度引发舆论关注,
而协商结果也将成为后续舆情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论
如何发展,影视行业应当更加谨慎地处理涉及真实事件的影视作品,从加强对剧本的审核、题材选用等方面,加强对影
视创作的规范。
舆情建议
一是影视行业应加强对剧本的审核和把控,确保改编作
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作。此外,在改编真实事
件时,影视行业应尊重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权益,避免将真实
案件作为娱乐素材进行不当改编。在创作过程中,应主动与
当事人家属沟通,了解其意愿和感受,确保作品能够尊重历
史、尊重当事人。
二是演员方面,一方面,演员在挑选、参演影视作品时,
也应当积极承担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尤其是在拍摄现实主
义题材作品时,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另一方面,当演员
因影视作品受到质疑时,也应积极回应并解释自己的立场和
态度。
三是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影视改编真实
事件时的法律边界和责任主体。确保作品能够尊重历史、尊
重当事人及其家属的权益。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