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焦点偏离事件分析:以临颍车祸公众讨论为例
233.03 KB
6 页
1 下载
4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 格式 | 评分 |
---|---|---|
王玉龙 | .docx | 3 |
概览 | ||
舆论焦点偏离事件分析:以临颍车祸
公共讨论为例
一、事件概况
2025 年 2 月 11 日,河南省临颍县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
故。28 岁男子王某驾驶蓝色小米 SU7 轿车,在滨河路与经七
路交叉口附近以 133 公里/小时的时速越过黄实线强行超车,
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白色本田轿车相撞,造成 4 人死亡、2 人重
伤。经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原因为王某超速行驶及违规超车。
事故发生后,舆论并未完全聚焦于案件本身与交通安全议
题,反而出现明显偏离,部分媒体和网民将讨论重心转向对小
米汽车品牌的质疑与攻击,甚至出现借机进行营销抹黑的行
为。此外,庭审过程中,王某出示了一份由村支书私自开具的
“
”
所谓 贫困证明 ,试图争取从轻处罚,该行为进一步引发公
众对司法公正性和证明真实性的关注。
该事件不仅反映出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薄弱,
也暴露出网络舆论易被情绪和品牌对立带偏的现象,亟需回归
事件本质,推动对行车安全、法律程序及责任认定的理性讨
论。二、传播分析
2.1 传播概述
2025-08-17 16:40:15 至 2025-08-20 16:40:15
“
关于 临颍车
”
祸公共讨论莫偏离事件焦点的分析报告 的全网信息量 4730
条,视频信息量 2145 条,占比 45.35%,为信息主要传播平台。全网信息累计产生转发量为 275 次,评论量为 973 次,点
赞量为 4478 次。互动数总和为 5726 次。
2.2 传播走势
“
从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出, 临颍车祸公共讨论莫偏离事件
”
焦点的分析报告 引发舆论多轮关注。2025-08-17 16:00 时,部
“
”
分媒体在网上发布或转发 小米汽车撞死人 相关信息,引发
网民关注,后@
新京报评论 发布《新京报评论发布的动态:
河南临颍车祸事件:公共讨论莫偏离事件焦点 | 新京报快评》
对此事进行了传播,推动全网信息量上升,并于 2025-08-20
11:00 时达到 589 条,随后全网信息量开始下降。2025-08-20
12:00
“
时,因 新京报评论 5” 发布《河南临颍车祸事件:公共
讨论莫偏离事件焦点 | 新京报快评》对此事进行传播(报
道),带动全网信息量再次增长,形成新一轮高峰。2025-08-
20 14:00
“
”
时,因 贝果财经
发布《临颍车祸公共讨论莫偏离
事件焦点 | 新京报快评》对此事进行传播(报道),带动全网
信息量再次增长,形成新一轮高峰。2.3 关键词云
“
”“
”“
”
从关键词云可见, 小米
车祸
事故 等相关事件本身
“
”“
”“
”“
”“
热词成为核心传播词等; 王某
临颍县
交通
证明
轿
”“
”
车
滨河路 等词上榜关键词云图,侧面说明涉事人物为舆论
所高度关注。
2.4 活跃作者
“
”
在 临颍车祸公共讨论莫偏离事件焦点的分析报告 相关
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用户账号活跃度最高的为头条用户,共发
布相关信息 50 条。同时,新京报发布相关信息 26 条,网易发
布相关信息 20 条。2.5 网民倾向分析
在该事件传播中,参与网民评论中性信息占比 62.58%。
2.6 信源分布
在该事件传播过程中,各类媒体报道总数量为 4730,视
频是主要传播平台,共 2145 条,占比 45.35%,其次是微博
1936 条,占比 40.93%。
2.7 微博类型占比
对微博类型进行统计,转发微博占比达到 76.55%,原发
微博占比达到 16.22%,评论微博占比达到 7.23%,说明该事
件在传播过程中以网民转发为主。三、网民观点
网民普遍认为临颍车祸的舆论应聚焦事故本身与交通安
全,反对过度关注涉事车辆品牌。
1.部分网民批评舆论偏离焦点,如@
“
科技九洲君直言 不
重点讨论事故细节、明确事故责任,反而盯着某一方车辆品牌
”
“
不放 ,并强调 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守护自己也是守护他
”
人 ;
2.
“
”
呼吁 讨论重点应回到出行安全上 。@加拉兹_Galazs
“
也指出 肇事者王某违规超车、超速才是罪魁祸首,和车辆品
”
牌毫无关系 。
3.另有网民谴责媒体歪曲焦点、炒作品牌,@DSP-Charles
“
提到 某些媒体把关注点带到品牌对立上,将国产车企拖入舆
”
论泥潭 ;
4.部分声音表示舆论刻意把矛头引向品牌方,误导公众视
线。“
‘
’
”
不提交通肇事司机的姓氏,而是用 小米车主 指代 。四、媒体观点
媒体明确指出临颍车祸舆论存在焦点偏离问题,强调应聚
焦事故责任与法律公正。以@网易为例,其指出事故已明确肇
“
”
事者王某存在 违规驾驶,包括超速和强行超车 的行为,却
“
”
有部分媒体和网民 过度炒作涉事车辆品牌 ,让舆论偏离事
——
故本身;同时,网易还关注到事件衍生的法律问题
肇事司
“
”
机庭审时出示的 贫困证明 被证实为虚假,认为此事需引发
“
”
公众对 交通安全意识、法律公正以及舆论导向 的重视,既
批判了舆论失焦现象,也点明了事件背后需深挖的法治与安全
议题。
五、研判建议
此次交通事故引发的舆论偏离,不仅影响了对事故本身的
公正讨论,还可能引发对涉事车辆品牌的无端攻击,损害企业
形象。此外,虚假贫困证明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法律
公正性的质疑。这些负面舆论若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影响社会
对法律的信任和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建议相关部门一是加强对
事故报道的引导,确保舆论聚焦于违规驾驶的危害和交通安全
意识的提升。二是严厉打击利用事故进行品牌攻击的行为,保
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法律公正性的宣传,增强公众对
司法系统的信心。四是加强对交通事故的预防教育,提高公众
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