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餐馆员工从垃圾桶捞废油,公众信任危机加剧成都一餐馆员工从垃圾桶捞废油,公众信任危机加剧 2024 年 11 月 13 日上午,成都网民发布了一条“隆江猪 脚饭”(明宇南御店)店员从厨余垃圾桶内舀出废油,疑似 返回餐馆的视频,该事件迅速引发网民热议。成都高新区在 接到网民举报后,立即组织市场监管、城管、公安、属地街 道等有关单位成立联合调查组,依法依规开展调查。11 月 14 日,成都高新区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经现场检查、调 具混用的情况,但鉴于该店存在的管理问题,目前已责令其 停业配合调查,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其立即整改。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1 月 11 日 19 时至 11 月 12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 5 千余条。据监测 数据,13 日 10 时左右有网民在网上举报“隆江猪脚饭”收集地沟油,相关舆论在网上小范围传播;11 月 13 日下午, 涉事店铺老板接受媒体采访,矢口否认回收油用于店内,称 时达到舆论讨论峰 值。 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因该事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新闻媒体 关注度较高,促使 APP 成为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25.84%;其次是视频和微博,占比分别为 25.74%、21.5%。情感倾向占比图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86.67%,主要 为媒体和网民关于“地沟油”的负面讨论;其次是中性信息, 占比 13.01%;正面信息只占比 0.32%。 词云图0 魔豆 | 7 页 | 289.62 KB | 11 月前3
埃菲尔铁塔再遭火灾,莫让AI虚假信息“火上浇油”埃菲尔铁塔再遭火灾,莫让 AI 虚假信息“火上浇油” 当地时间 24 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层与二层间的 一个电梯井发生火灾,疑似由电线短路引起。火灾触发警报 后,现场 12000 名游客被紧急疏散,铁塔关闭。消防部门迅 速响应,火势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铁塔在当天 中午部分重新开放,但仅开放至第二层。目前,相关部门正 在对起火原因展开调查。同时火灾发生后网上流传大量虚假 的埃菲尔铁塔起火图,多为 日 20 时至 25 日 14 时,“埃菲尔铁 塔发生火灾”相关舆情信息约 3.1 千条。24 日晚,央视新闻、 环球网、新京报等权威媒体对火灾事件进行报道,“埃菲尔 铁塔火灾”相关话题,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的热度迅 速攀升。25 日,媒体披露现场 1200 名游客被紧急疏散、铁 塔随即关闭、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等信息,进一步推动了 话题的传播,并于当日 8 时达到舆情传播峰值,随后舆情趋 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分别为 31.4%、30.23%;其次是微信、短视频和 网站等平台。从报道情感情况来看,本次事件以客观报道为 主,中性报道占比 70.16%;其次是“AI 生成的起火图”引 发恐慌,负面信息占比为 21.92%,持正面观点的占比 7.92%。 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 热门文章列表 从“埃菲尔铁塔发生火灾”相关热门文章情况可知,中国 新闻网、环球网、封面新闻等权威媒体发表的文章转载量高,0 魔豆 | 7 页 | 443.97 KB | 10 月前3
AI谣言舆情特征及风险研判播的“帮凶”,成为放大错误和虚假信息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数据质量对 AI 内容至关重要,互联网上良莠不齐 的信息源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 AI 内容生成的错误率,自媒 体为商业利益制造的虚假信息、历史记录的多版本等,都 成为 AI 模型的“事实陷阱”,形成“垃圾进-垃圾出”的 恶性循环。例如,近期成都官方辟谣了“成都艾滋病 17 万 人”的虚假信息,随后就有网民向 DeepSeek 询问四川艾滋 本正经地介绍“阳台核发电原理分析”,用言之凿凿的伪 科普谣言“取信于民”,产生更大范围的舆论误解。 三、舆情风险 (一)信息垃圾泛滥,溯源难度大 随着 AI 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 现象趋于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 充斥舆论场。这些垃圾信息数量庞大,识别筛选难度较 高,传播路径复杂,内容碎片化难以溯源。如“上海退休 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谣言主要表现为两个版本,一 技术产生一种“技术崇拜”心 态,对 AI 输出的信息的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整体下降,特 别当某个“不同文案同一结论”的信息重复多次出现,即 便公众此前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所怀疑,公众内心的确 信也可能产生动摇。这种盲从或依赖心理在公共安全、重 大突发等事件中体现得最突出,社会危害性更大。比如事 件发生后,公众对伤亡人数、救援进展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十分急切,而趁机侵入的 AI 谣言生成虚假现场图片,以文0 魔豆 | 8 页 | 484.99 KB | 3 月前3
五一出行避雷手册年“五一”假期期间,全网相关信息量和敏 感信息占比均显著上升,反映出公众对假期消费体验的关注 度和敏感度持续增强。2023 年五一假期相关全网信息量为 116.46 万条,“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约 707.8 万条,占总信 息量的 29.57% ,2024 年相关信息总量增至约 2675 万条,日 均约 446 万条,较 2023 年增长约 11.8% ,敏感信息占比从 35.74%升至 行为。同时,五一假期景区服务质量系统性降级:热门景区 停车场容量不足、厕所短缺、导览标识模糊等问题长期存在,游客体验感断崖式下降。例如,2024 年黄山景区因游客过量 涌入,垃圾清运滞后导致公共区域卫生恶化,相关图文被网 友调侃为“垃圾山”,直接冲击景区形象。 自驾游激增,路网承载力与车流量严重失衡。2024 年五 一期间,全国多地高速拥堵超 10 小时,大量车主在社交平台 集体吐槽“堵到怀疑人生”,相关话题阅读量破 扫码即可上传 证据、直通市场监管部门工单系统。 部门联动联防联控,共筑“生命防线”。面对复杂的自 然风险,文旅部门需与气象局联动,目前制定并完善应急预 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精准预警信息,加强对重 点区域的监测和巡查,做好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当暴雨、大 风等预警达到橙色级别时,自动触发景区闭园指令,并通过 运营商基站向半径 5 公里内游客发送强制疏散短信。对玻璃 栈道、蹦极等0 魔豆 | 5 页 | 343.09 KB | 5 月前3
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情客疑 似被猥亵,对身边男子哭喊道“你把裤子脱了并弄到我身上”,同车女子称“姐妹, 我录了视频,我陪你去”。“@荔枝新闻”等媒体跟进报道,上海地铁客服工作人 员称确有其事,网民痛斥男子“变态”“垃圾”。当日 10 时 23 分,上海市公安局城 市轨道和公交分局官微“@轨交幺幺零”发通报称,“4 月 8 日 18 时 30 分许,姚某 在地铁 1 号线列车车厢内,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猥亵行为,被周围乘客扭送至公安 速;部分网民表示不满,认为行政拘留处罚较轻。4 月 10 日,男子所在的工作 单位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开除。 针对网民关注的挺身而出乘客身份,“@潇湘晨报”报道称,上海静安区文明 办工作人员表示,参与此次事件的正义人士信息目前还没掌握,了解到情况的话 会一级一级往上报。“@新闻晨报”文章评论称,“勇敢地站出来是每个人的责任”。然而,当晚有网民发消息称“被‘猥亵’女子认识男方,相约在地铁制造刺激,没想 到被拍下,现 红星新闻、极目新 闻等媒体发文称,“造黄谣和性骚扰都该人人喊打”;部分网民言论涉及性别对立 话题,如“出手相助的是女的,猥亵造谣的都是男的”。截至 4 月 17 日 12 时,该 事件相关舆情信息量超 8 万条,“#上海地铁一男子疑脱裤猥亵女乘客#”“#上海辟 谣地铁猥亵事件当事人相识#”等数十个关联微话题累计阅读量超 6 亿。舆情点评 地铁作为最常见的公共场景之一,每每曝出猥亵、骚扰、偷拍等事件,都能0 魔豆 | 4 页 | 235.40 KB | 3 月前3
坚持“零容忍”,让卫生巾真正“卫生”起来媒体曝光的卫生巾“废料翻新”乱象显示,这些残次品 使用了回收材料,可能携带大量有害物质,极易导致细菌感 染、过敏等问题,或将影响生殖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不少网友愤慨,贴身用品竟然是“废料垃圾”,这是明目张 胆地践踏女性健康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废料翻新”并不是孤例,从“荧光增 白剂超标”“疑似虫卵”到“虚标长度”,卫生巾作为女性刚 需消费品屡次“塌房”,一再挑战消费者的底线。0 魔豆 | 2 页 | 90.00 KB | 4 月前3
环卫工“自扔自捡”,如此“补拍工作记录”实无必要环卫工“自扔自捡”,如此“补拍工作记录”实无必要 (文稿内容转自新京报) 近日,有网友爆料,成都街头有身穿环卫工服装的人“将 垃圾扔在马路上后又捡起”,全程有人拍摄。这引发广泛关 注。 5 月 27 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通报称,5 月 24 日,成 某在天府新区机场路 A 线斑保路口进行环卫作业,因现场管 理人员张某在工作检查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效果不佳,张某要 求成某配合对工作过程进行补拍,用于工作资料记录。0 魔豆 | 3 页 | 92.50 KB | 4 月前3
“罗某宇坠楼事件情况通报”舆情分析报告-微信公众号北研阁poc_tok... 第6页 共8页 2025/6/16 17:26往期回顾 六元“宴请”罚三千——如何平衡规矩与人情 温州民办校停办引风波 千余学生安置待解 “耕地红线”战场:永久基本农田沦为垃圾场 三峡学院“百、万”危机 文章版权归北京澜极智谷科技集团所有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北研阁 “罗某宇坠楼事件情况通报”舆情分析报告 https://mp0 魔豆 | 7 页 | 1.04 MB | 4 月前3
澳大利亚杨兰兰车祸相关舆情分析报告来源及身份背景产生浓厚兴趣,但至今未有明确信息。8 月 15 日,杨兰兰将在澳大利亚唐宁中心地方法院出庭受审,面临酒 驾肇事、拒绝酒精检测等指控。舆论普遍认为,杨兰兰的财富 来源及身份成谜,引发了公众对隐形富豪现象的讨论。 二、传播分析 2.1 传播概述 2025-07-16 09:13:21 至 2025-08-15 09:13:21 关于“澳大利 亚杨兰兰车祸的分析报告”的全网信息量 7.21 万条,视频信息 量 量 5.45 万条,占比 75.56%,为信息主要传播平台。全网信息 累计产生转发量为 4934 次,评论量为 2.86 万次,点赞量为 45.72 万次。互动数总和为 49.07 万次。2.2 传播走势 从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杨兰兰车祸的分析报 告”引发舆论多轮关注。2025-07-16 09:00 时,“Alexhelmut” 发 布《...杨兰兰(音译)涉嫌醉酒驾...》后引发网民关注因@潇 》后引发网民关注因@潇 湘晨报 发布《...杨兰兰已获保释##杨兰兰...》对此事进行了传 播,推动全网信息量上升,并于 2025-08-09 21:00 时达到 3129 条,随后全网信息量开始下降。2025-08-09 23:00 时,因“封面 新闻” 发布《网传杨兰兰交了天价保释金?确获保释,但保释 金相关信息并未披露 日前,在澳大利亚悉尼东郊,23 岁华裔 女子杨兰兰(音译)醉酒驾驶一辆劳斯莱斯,与一辆奔驰车相50 魔豆 | 17 页 | 491.19 KB | 2 月前3
清博智能2025年度315晚会舆情复盘报告主题涵义央视3·15晚会主题: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 > 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 违法侵权行为;如食品企业非法添加、 危害健康商品流入市场,大众消费品 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 > 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 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真相; > 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 骗局。 > 通过曝光多个领域的典型问题, 展现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为推动行业自律和市场规范提 供了有力支持。 35175 3 谁在操纵骚扰电话? 32967 4 增重的虾仁 32392 5 家电维修的收费玄机 31569 6 电子签里的隐身放贷人 31560 7 贴身用品残次料流向何方 30187 8 偷信息的获客“黑洞” 30155 9 疯狂的“瘦身”线缆 29466 “3·15晚会”曝光案例受到舆论场的高度关注,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 相关声量聚焦行业 3· 1 15晚会高频词汇各曝光案例舆情走势情况概览 Ø “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手机抽奖 新套路、谁在操纵骚扰电话”事件, 为曝光度TOP3事件。 Ø 手机抽奖新套路、电子签里的隐身 放贷人、偷信息的获客“黑洞”等 消费陷阱与欺诈类内容引起广泛关 注。 Ø 谁在操纵骚扰电话、家电维修的收 费玄机等行业乱象引发舆论共鸣。 从关注话题来看 Ø 疾风型传播趋势:央视3·15曝光 的9个案例中均呈现该特征,表0 魔豆 | 63 页 | 8.12 MB | 1 月前3
共 165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