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总比说谎强
沉默总比说谎强!言论自由也包括保持沉默的 自由 近日,胡锡进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提出在维护宪法秩序 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宽松,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声上。他指出,当 前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越发谨慎,甚至选择保持沉默。明星、体 制内人士、大学教授、民企高管以及中层管理者,都不再自由表 达自己的观点,言论空间被压缩,许多人选择“能少说就少说”, 甚至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官宣或正规报道。胡锡进认为,这种普遍 的“噤声”现象并非开放社会应有的风貌,而是互联网时代公共 信息领域的巨大损失。 图片来源:AI 生成 然而,沉默并非问题的根本所在。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种 在压力和风险面前不再言说真相、选择虚假和歪曲信息的现象。胡锡进的观点无疑揭示了当前社会言论空间的萎缩,但他忽略了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说谎比沉默带来的伤害更大,且更具隐 蔽性。 1、沉默并非最坏的选择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言论自由应当被视为一种基本权利, 但言 有想法。法律、社会责任和道德构成了言论自由的边界。然而, 言论的“沉默”并不必然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表现。在很多情况 下,沉默是一种负责任的自我克制,它避免了冲动言辞的伤害, 保护了个体的名誉与社会的和谐。在某些敏感话题上,保持沉默 往往是明智的选择,它至少不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或对他人的误 导。 但问题在于,当沉默成为常态时,社会的真正问题常常得不 到应有的讨论和解决。假如每个人都选择“少说为妙”,公共领0 魔豆 | 4 页 | 341.83 KB | 7 天前3AI换脸成黄谣利器,女孩发声维权揭开科技阴暗面
上的写真博主。她的照片被不法分子盗用,并通过 AI 换脸技 术生成色情图像,随后这些图像在 Telegram 等平台上被广 泛传播,伴随着侮辱性话语,对她的名誉和心理造成了严重 伤害。欧阳潇潇得知此事后,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积极寻求 法律帮助,最终使加害者李勇平受到了行政拘留 10 天的处 罚。然而,这仅仅是维权路上的一个开始,行政拘留并未彻 底遏制加害者的恶劣行径。此事件揭示了部分不法分子滥用 AI 技 一是众多网友对潇潇表示同情和支持,认为她能够勇敢 地站出来发声维权,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她的勇气不仅为自 己争取了合法权益,也为其他可能遭受类似侵害的人树立了 榜样,鼓励更多的受害者勇敢地面对网络暴力和侵权行为, 不再选择沉默。 二是网友们纷纷对李勇平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其 利用 AI 技术合成淫秽图片并传播的行为极其恶劣,严重侵犯 了潇潇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给潇潇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三是部分网友认为警方对李勇平行政拘留0 魔豆 | 4 页 | 205.65 KB | 10 月前32025 年医疗卫生舆情宏观梳理与应对建议
社会恐慌与仇恨对立情绪,破坏社会稳定。第12页/共17页 (八)网上网下权力颠倒。网络舆情的聚集效应对涉 事的地方、医院和医生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制衡官方的 话语垄断。一旦涉事官方选择沉默不回应或敷衍式回应, “沉默螺旋”效应将愈演愈烈,促使公众形成“沉默就是 默认,闪烁其词就是撒谎”的心理认知。 (九)病患道德与科学素养欠缺。医患纠纷一个主要 原因是病患思想道德或基础医学知识欠缺。这种道德层 级的不对等与知识上的不对称,导致患者无法理解医生10 魔豆 | 17 页 | 571.25 KB | 1 月前3从上海女生军训离世事件反思学生安全保障与军训意义
这次事件中,救护车从出车到离开现场用了 12 分钟,如果 主办方提前和医院沟通好,这段时间还能再缩短。很多危急 情况,比如呼吸心跳骤停等,都是和时间赛跑,黄金抢救期 也就十几分钟。事后,校方与景区“信息沉默”的态度,进一 步放大公众对官方机构生命安全敬畏感的深度质疑,并使舆 论迅速由个案追责延伸至对现行军训制度的合理性审视。 目前教育部门虽对军训“安全第一”有原则性要求,但缺 乏“高温预警下50 魔豆 | 6 页 | 415.14 KB | 1 月前3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法律与伦理质疑
过十年、一百年、一千年(还没倒闭的话!)之后,客户本人或 其法律意义上的继承人(凭有效依据)来这家银行取出当年的存 款,银行应当予以支付。如今我们的部分银行,可能几年或一二 十年都等不及,就要向沉默账户里的钱伸手,让不让人寒心? 六、谁来制约银行的任意妄为 面对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行为,现有的监管框架显然存在 漏洞。光大银行杭州分行曾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 9 项违法 行为被处以 3920 魔豆 | 6 页 | 548.90 KB | 2 天前3警惕武汉大学舆情转移引发涉政涉稳风险
病史、5 份与医护咨 询湿疹治疗购药的微信聊天记录公证书等证据,网络舆情转 向分化。部分网友转向对杨某某的“诬告”表达质疑和辱骂, 还有一部分网友坚持表示“无风不起浪”。 四是司法反转与校方沉默拖延导致舆情延烧。7月25日, 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杨某某全部指控,明确肖某某的动作系因 皮肤病抓痒,无性骚扰意图。尽管判决已推翻核心指控,但 校长的最新回应“需等上级安排”再度引发次生舆情,“法100 魔豆 | 5 页 | 193.78 KB | 1 月前3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变量与引导
表达和讨 论空间,公众由过去相对被动的接收者变成了更加积极的消 费者,其角色也从单纯的“消极受众”逐步转变成既接收信 息又生产信息的“积极受众”。网络环境下这种传播模式的 变化使得原本属于“沉默的大多数”的公众的话语权得到大 幅增强。但同时也由于网络空间的这种自由包容,发言所受 规则和约束较少,使舆论的呈现和建构处于一种开放、变动 的语境下,变数较之以往陡然增多。 转型期社会的复杂性叠加网络传播的多变性,使网络舆 体为代表 的官方舆论强调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主流价值的诠释者和社 会秩序的捍卫者。面对公共事件,主流媒体有强烈的舆论导 向意识,在事件真相和应对方案不明朗的情况下一般持谨慎 态度,或是暂时保持沉默,尽量避免因不实信息误导公众, 增加公共事件处置的难度和复杂性,但也常常因此在公共事 件的应对中因反应迟钝而陷入被动,失去舆论引导的先机。 而以网民和自媒体为传播主体的民间舆论则没有明确 的0 魔豆 | 13 页 | 224.25 KB | 4 月前3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上级批准”折射的舆情治理困境
中期缺位:放任网络暴力蔓延 在肖某某遭遇“人肉搜索”、家人承受严重网络暴力甚至导 致亲属离世的过程中,校方未采取任何公开保护措施或声明。对 于处于风口浪尖的学生,校方有责任提供心理支持并协助报警, 而非保持沉默。这种放任态度客观上助长了网络暴力的肆虐。 后期被动:司法判决后消极回避 法院判决后,校方未主动回应公众对撤销处分的质疑,直至 校长被追问才表态“需上级批准”。官网处分通报至今未撤下,象征性姿0 魔豆 | 6 页 | 229.31 KB | 2 月前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
不当,会滋生、聚集负面情绪。随着舆论的持续关注,媒体 发文量、网民讨论量等呈指数级增长,信息达到峰值,甚至 成为全网热点。其间,伴随着涉事地方或部门介入,事件被 有效处置,公众的关注度大幅降低,舆情风险开始逐渐衰退。 四是“沉默螺旋”——很难成为热点。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因地域区域局限、涉及群体单一性等,没有“吸引眼球”的特 殊敏感元素,自媒体没有炒作积极性,媒体也没有采编意见, 舆论场形成了选择性过滤,不再被舆论关注,很难成为社会0 魔豆 | 6 页 | 219.67 KB | 3 月前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
等官方消息 的 模糊回应,在舆情黄金72小时窗口期内若未获权 威信息填补,可能导致猜测进一步发酵。而管辖 权限的模糊性(宗教领袖是否适用普通公民调查 程序?),以及中国佛教协会、河南省宗教事务 局的持续沉默,正持续消耗制度信任。最终无论 调查结论如何,本次事件对少林寺声誉及中国宗 教管理的深层影响,恐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持 续显现。110 魔豆 | 10 页 | 16.13 KB | 2 月前3
共 11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