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法律与伦理质疑
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法律与伦理质疑 一笔笔被银行单方面定义为“不动”的小额财富,正以安全 之名被“清理”,而众多账户主人对此却可能一无所知。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 理工作。这些账户普遍被定义为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银行 卡。 来源:AI 生成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在公告中称,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强个人银 行结算账户管理,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但在这看似合理的背后,0 魔豆 | 6 页 | 548.90 KB | 2 天前3判决书写错刑期男子出狱后重新被羁押,司法公信力引质疑
判决书写错刑期男子出狱后重新被羁押,司法公信力引质疑 10 月 30 日,据红星新闻报道,2022 年,卫某某因犯敲 诈勒索罪和虚假诉讼罪被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法院判处有期 徒刑 4 年。然而,2021 年 1 月被刑拘的卫某某,判决书却把 他的刑期开始时间写成了 2020 年 1 月。原本应于 2025 年才 能被释放的他,在 2024 年 1 月出狱。2024 年 10 月 12 日, 了巨大的冲击,认为男子是法院工作失误的受害者,法院应 予以一定的补偿。 三是该事件引发了网民对司法公正的担忧,他们认为如 果判决书都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那么人们对司法系统的 信任可能会受到影响。大家会质疑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 性,担心类似的错误可能会发生在其他案件中。 四是有网民关心事件的后续发展,包括法院如何纠正错 误、是否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男子的权益如何保障等 问题。 研判分析 此,建议如下: 一是涉事法院应及时更新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处理情况, 在事件调查结束后,及时公开对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结果, 让公众看到法院对自身错误的纠正和对责任人的追究。对于 公众提出的疑问和质疑,要及时、耐心地进行解答,避免网 络上出现更多攻击法院的负面言论。 二是涉事法院也应该诚恳地向当事人及其家属、社会公 众道歉,承认法院工作存在的失误,表明法院对该事件的重 视和严肃对待的态度,承诺将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0 魔豆 | 7 页 | 368.73 KB | 11 月前3第一批“AI”公务员上岗后,安全风险与舆论质疑不容忽视
第一批“AI”公务员上岗后,安全风险与舆论质疑不容忽视 一、事件概况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上线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 DeepSeek 开发的 AI 数智员工,首批 70 名已“上岗”,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此次上线的福田区政务大模型 2.0,以全尺寸 DeepSeek R1 作为底座,开展本地化细分领域训练,同时构 建了覆盖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历史案例等专属知识库,为 基层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库支持和工作辅助,其公文格式修正 料该走哪些流程,AI 直接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还没有不耐烦这 些臭毛病”。 二是有网民担忧伴随 AI 在更多工作岗位的应用,将冲击 人类就业。如有个别网民称,AI 的尽头是失业,甚至有网民 质疑“本来就人多,还要搞这种内卷”。但也有网民指出, 人类的科技进步只会让人类劳动者越来越从繁重的重复性 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具有人文意义的工作仍然需要人 类来完成。 三是有网民担忧数据安全 策 结果的公正性。因此,如何确保 AI 系统的透明度、可追溯性, 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数据安全,是这一技术推广过 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网民关于 AI 或冲击人类劳动者的质疑并非无 的放矢,此前,百度在武汉等地投放萝卜快跑无人汽车,就曾引发当地的出租车司机等群体集体抗议,带来舆论争议。 对此,一方面,社会需要提前布局,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 职业转型机会,积极帮助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另一方面,0 魔豆 | 5 页 | 209.02 KB | 7 月前3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行业积弊未除致舆论质疑不休
救护车 800 公里收费 2.8 万元,行业积弊未除致舆论 质疑不休|食点药闻 (文稿内容转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热点话题排行 TOP5 数据周期:2025.6.15-6.21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案例概述】 6 月 16 日,江西的唐先生向潮新闻反映,其今年 4 月将身患重症的孩子从 江西省儿童医院转运至上海某医院,800 公里路程被救护车司机收费 2.8 万元, 费用转入 万元救护车收费是否合理”的争议,支持方从成本角度,以配备并 使用 ECMO、医护团队及夜间驾驶等为由,认为 2.8 万元收费合理。反对方参照 紧急救援中心 1.1 万元的收费标准,质疑价格虚高,认为应公开收费明细与定价 依据,以消“天价收费”质疑。 围绕对患者家属投诉行为的争议,有观点从救治过程的视角,认为主治医生 积极推动转院、协调资源,承担较大责任风险,家属投诉或打击医护积极性,影 响后续类似患者的 入个人账户,认为此举违反经营服务规范,涉嫌利用家属焦虑“趁急牟利”。 围绕江西省儿童医院与赣医医院的关系,有网民猜疑双方存在利益输送,认 为医生可能从中间拿回扣;亦有网民聚焦转运流程合规性,质疑转运前患者家属 对转运机构性质、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是否充分知悉,以及民营机构收费明细是 否经过审核,是否存在模糊定价、随意收费等问题。 此外,还有网民围绕产生此种“天价”收费的原因展开讨论,认为官方缺乏统0 魔豆 | 4 页 | 328.73 KB | 3 月前3公职人员酒驾逆行致4死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官方通报避重就轻模糊重点。有网民指出,官方通报只称四名政府工作人员酒后“未靠道路右侧行驶”“与 重型自卸货车相撞”,事实上就是四人酒后逆行造成惨剧, 质疑该通报利用春秋笔法模糊政府工作人员在事故中的责 任,包庇涉事人员。 二是质疑媒体报道偏颇。11 月 6 日,《新京报》发布对 该事件的报道,标题为《知情人士:4 人刚上班不久 肇事车 辆司机被控制》。大量网民质疑该媒体报道过于偏颇,将责 五是个别网民关联历史事件质疑政府乱作为。有网民关 联“赋红码”等事件,质疑当地政府权力被滥用,本次涉事 的大货车司机或也被处置。 六是呼吁严厉打击酒驾现象。有网民指出,酒驾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应当继续坚持对酒驾的严打,决不能放松 管制。 研判分析: 官方通报应当有的放矢维护自身公信力 在本次事件中,事件本身并无过多引发争议之处,大量 网民聚焦的是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对事件的描述,质疑官方 和媒 公职人员本应当较普通民众更加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安 全,在本次事故中却酒驾逆行,酿成参与,叠加官方通报的 “春秋笔法”,引发了舆论的质疑,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造成 严重打击。 舆情建议: 一是后续及时通报案件审理情况。通过事故调查与信息 公开,明确事故中各方责任划分,缩短舆情处置周期,避免 舆情持续扩大化,各类质疑声量扩散,进一步损害官方公信 力。 二是地方有待加强公职人员管理。尤其要对公职人员在遵纪守法、个人道德等多领域提高标准,从而维护官方整体0 魔豆 | 6 页 | 210.80 KB | 11 月前3女硕士走失被找回 是“收留”还是“被拐卖”
和警方将“女硕士走失”被定性为“收留”引发争议,该事 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在微博平台有 17 个话题登上微博热 搜榜单,其中话题#走失 13 年女硕士两个孩子成绩优异#最 高登上微博榜单第 1 位,#走失女硕士收留者侄女回应质疑 ##收留还是拐卖公众定会等到真相#等话题最高登上微博榜 单第 2 位。具体微博热搜情况见下表: 微博热搜榜单列表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微博平台是本次舆情讨 论的主要阵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了婚礼,一起生活几年十几年,不能认定为强奸,因为缺乏 强奸故意,更难认定为强迫发生性关系。网民观点 一是大量网民质疑女硕士并非被“收留”而是被“拐卖”。 有网民指出,从女硕士“走失”十三年却有一个十二岁大的 儿子、女子走失地点与收留者所在地并不遥远却十余年未能 找到女子家属等情况来看,质疑女硕士系被拐后遭非法囚禁, 强奸生子,而非单纯的“走失后被收留”。 二是对媒体、警方采用“收留”等作为事件标题表示不 益被侵犯,而媒体和警方却以“收留”等词汇美化了其遭遇, 对此表示严重不满。 三是质疑当地有关部门不作为。有网民指出,该女子“走 失”十三年,却在此前多次人口普查、疫情三年核酸检测等 时间点均未被发现“失踪人口”身份,质疑当地警方等相关 部门不作为,甚至故意纵容“收留”该女子的人家侵犯其人 身权益。 四是对收留者家属言论以及利用此事开展直播带货表 示不满。有网民质疑,收留者侄女借助“帮婶婶寻找家人” 之名赚取流量,并借此通过直播带货牟利。此外,大量网民0 魔豆 | 7 页 | 341.43 KB | 10 月前3女子莫名背上贷款
从信息来源渠道占比来看,本次舆情发酵的平台较多, APP、头条号、微信、网页、微博等均有较多的信息。具体 占比情况如上图。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银行手续违规。有网民认为,银行办理贷款应 当对客户的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等多重信息进行验证, 华瑞银行仅凭一个“同名”就可办理高额贷款,质疑该银行业务或存在违规情况,甚至可能是故意为之,呼吁相关部门 严查其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 二是建议涉事女子依法维权。有网民认为银行的“失误” 随意使用居民身份信息来办理贷款,质疑我国民众身份信息 泄露现象严重,成为不法分子牟利工具。 四是质疑我国金融领域“信用破产”。有网民指出,我 国银行的信用情况关系国家整体公信力,呼吁相关部门严查, 给出能够让人信服的解释。 五是认为银行、涉事企业等面对舆情回应态度差。有网 民认为,相关责任方面对此类负面舆情,先拖延,后续再“甩 锅给某些‘临时工’和‘小卒子’。”,质疑华瑞银行系套 路式回应,面对舆情敷衍了事,对该事件不重视。 的进一 步质疑,导致后续舆情处置难度增大。 舆情处置有待闭环,避免“埋雷”。 近年来各类“被贷款”事件频现,如今年五月,湖南岳 阳 73 岁老人“被贷款”43 万,涉事银行负责人回应称系工 作人员做账时录错信息;今年八月,江苏泰州 610 名被害人 “被贷款”8112 万余元的合同诈骗案告破。此外,叠加各类 金融领域爆雷事件,民众对涉及个人信息安全、金融领域风 险等质疑声较高,该领域公信力有待持续建设。0 魔豆 | 4 页 | 137.57 KB | 1 年前3烈士墓碑被绑电线杆
度形成第二个舆情信息高峰。 从信息渠道来看,APP 是本次舆情发酵的主要平 台,占比高达 37.24%;此外,视频、微博和网页的信 息也相对较多。从网民情感倾向来看,负面信息占据高达 58.39%, 大量网民质疑地方有关部门对烈士墓碑管理不善;此 外,中性信息也相对较多,占比 38.52%,此部分内容 主要为北京日报等媒体转载发布当地政府就此事的回 应。此外正面信息较少,占比仅 3.09%,个别网民认 了舆论关切,体现了政府对烈士的尊重和关怀。 四是质疑官方通报情况不可信。有网民认为从墓 碑信息看,烈士牺牲时年仅十九岁,至今已经近八十 年,质疑其所谓“亲戚”关系难以考证确认,且即便 是亲戚,移动家人墓碑也不合常理,质疑该政府发布 此通告是为推卸责任。 五是有网民认为,舆论场中存在大量“胡乱猜疑、 故意抹黑政府”情况,呼吁对舆论加强引导。 研判分析: 从网民观点可看出,目前舆论场中出现一种对官 方的质疑声。事实上,从舆论本身发展过程来看,当 地政府在视频流传当天就关注到了网络舆情,并在当 天晚上进行了相对详细的情况通报,有效回应了舆论 关切。但相关通报仍然招致部分网民的质疑,导致舆 论出现了分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通报缺乏可信细节,如通报中称移动墓碑人员系烈士亲属,而 这一点被网民与烈士的年龄、去世时间等相关联,从 而引发了新的质疑。其二,官方公信力有待修复,近 年来,我国官方在处置部分舆情事件时,采取的不当 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透支了官方的公信力,导致0 魔豆 | 7 页 | 362.25 KB | 11 月前3女硕士走失事件男主角涉嫌强奸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日,微博等平台开始流传“卜某走失期 间生育六孩”“卖了两个”等信息。截至目前,尚无明确证 据支持该信息的真实性,但大量网民对此表示质疑和愤怒。 后续,若相关信息持续传播,一方面,或进一步激化网络舆 论,挑动网民不满情绪,让原本已经得到一定控制的舆情再度“汹涌”。另一方面,或引发舆论对有关部门的质疑,损 害官方公信力。 网民评论截图 舆情处置应当有头有尾、有的放矢12 月 10 日网络舆情趋势图 舆情处置最忌“有头无尾”。从 论风波,有效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后续通报的 内容应当较初次通报更加翔实有据。鉴于该事件已经引发的 舆论热度,事件后续通报也将受到网民密切关注,任何虚假、 模糊的信息都可能引发网民的新一轮质疑,形成次生舆情, 甚至出现通报——质疑——再度通报——质疑的“塔西佗陷阱”,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打击。0 魔豆 | 5 页 | 408.49 KB | 10 月前3甘肃12岁女童遭多人强奸未立案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警方未立案行为涉嫌渎职滥权。大量网民对警 方最初未立案的决定表示强烈质疑和不满,认为面对如此严 重的犯罪事实,警方应当迅速立案侦查,而不是以“无犯罪 事实发生”为由不予立案,认为办案民警在处理此案时涉嫌 渎职、滥用职权,甚至可能存在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 二是质疑涉案人员或存在“背景”。有网民认为,不予 立案,或是因其存在“背景”,让警方包庇维护,质疑公权 力沦为私人工具。 康的成长环境。因此,此类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行为, 应当重处置,而非轻轻放过。 六是质疑我国司法、执法部门不作为。有网民指出,当 地有关部门在出现网络舆情后才迅速介入处置,质疑我国司 法、执法部门“按闹分配”,只重视网络舆情,导致民众无 法通过正常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网络维权现象愈发频繁。 七是质疑我国法律存在滞后对女性权益保护不足。有网 民关联“天一案”等进行探讨,认为女性创作虚拟作品却获 月,举报信在网络流传后,当地迅速反应,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犯罪嫌疑 人进行逮捕。但这也恰恰证明了地方执法部门并非“没有能 力作为”,而是“不愿作为”,只有面对舆情压力,才能迅 速反应,这显然将招致舆论的进一步反弹和质疑。 其二,从舆情发酵过程来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开 展长期的维权行为,需要付出相对高昂的代价,也面临经济、 社会等多方面的较大压力,也因此,一旦舆情在网络爆发开 来,网民普遍对维权人报以同情心态,进而对涉事的官方部0 魔豆 | 7 页 | 221.42 KB | 11 月前3
共 125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