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
到群 聊截图的情况,学校领导已接到相关通知,后续处理情况待 调查结果出来后会公布。10 月 14 日晚间,学校发布情况通 报称,已暂停涉事班主任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将加强教师教 育管理,强化家校沟通协同,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数据情况: 舆情走势图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0 月 14 日 0 时至 10 月 15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 5 千余条。通 过观察趋势可知,相关舆情于 老师的行为 进行片面的评判,应该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老师之前是 否遭遇了某些特殊情况或压力源,导致情绪失控。只有了解清楚具体 原因,才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一事件。 四是还有网民指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非常重要。老师和家 长都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互尊重和支持,避免矛盾的产 生。这件事也提醒了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研判分析 教师情绪崩溃背后的问题 突,进而出现情绪失控,在班级群这样的公共场合做出不当行为。其 次,学校在安排工作时,有时未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承受能力,过 多的非教学任务,让教师疲于应付,身心俱疲,却又无处申诉。学校 还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足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心理关怀体 系。最后,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有时不够畅通,信息传递不准确、不 及时。家长往往对教师寄予厚望,期望教师能全方位关注并提升自己 孩子的成绩、品德0 魔豆 | 6 页 | 253.42 KB | 1 年前3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开学时以“该 校残疾人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学生,面试 时校方教师对其患有自闭症并不知情”为由拒绝劝退一名患 有自闭症的学生。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涉事各方相继作出回应。广东省机 械技师学院表示,将由广东省残联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估。若 该学生通过评估,学校将尽快办理入学手续;如果没有通过 专 学校的面试,证明其具备相应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呼吁校方 录取该生,维护残障人士正当权益。该生家长也在接受媒体 采访时表示,孩子虽被诊断为自闭症,但具备独立学习和生 活能力,并未对校园秩序构成实际威胁。部分观点则质疑学 校此举涉嫌歧视,如福建嘉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舟雄指出, 自闭症并没有被列为高校可以不予录取的严重疾病,而公民 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不因残疾而被剥夺, 此外,该学院的招生简章中并没有明确不招收自闭症学生, 影响其他正常学生学习。还有观点认为,该学生究竟是否能 够入学,应当看最终的评估结果,如《经济观察报》发表评 论文章称,只要评估秉持客观公正,校方依据评估结果决定 特殊需求学生去留,就比先前不由分说地拒之门外要恰当得 多。校方程序过错叠加弱势群体敏感话题诱发负面舆情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舆论反弹,首 先在于校方在录取与管理环节存在明显过错。学生已经收到 了录取通知书并完成报到手续,意味着学校与学生之间已建0 魔豆 | 5 页 | 218.72 KB | 1 月前3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
(三) 录取环节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依旧是高敏话题................. 19 (四) 新生防骗意识薄弱,信息泄漏风险高.............................19 (五) 校企合作实习与学生权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9—1— 前言 2025 年 7 月,高校领域舆情呈现多维度、高烈度爆发态 势,安全责任缺位、管理伦理争议、资源分配矛盾、师德失 健全,舆情防火墙建设滞后,也提示高校在信息传播碎片化 与社交媒体生态重压下,亟须建立更具前瞻性的舆情风险防 范机制。 后续,相关舆情处置不能局限于舆情本身的平息,更需 超越个案回应,转向制度性重构,包括强化校企安全责任捆 绑机制、完善性骚扰认定和处置程序、推动校规制定的民主 参与、建立基层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与 应对虚假舆情的联动机制等,方能在舆情风暴中重塑高校公 信力,提升其在复 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部门透 露,针对 6 名大学生遇难事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调查 组,提级调查。同日,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 当日监护人员 3 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已启动校 内问责,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 企业与学校已同 6 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正依照《工 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7 月 25 日,东北大学和中国黄金的官网都已经变黑。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2 月前3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
13 8 月 25 日 中国人民大学印刷错误现“renmi 大学” 引关注 校园管理 1 万 14 9 月 23 日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二学生连续 上 3 周夜班后猝死 学生安全/校 企合作 0.7 万 15 9 月 10 日 重庆移通学院通报学生在宿舍猝死 校园安全 0.4 万 16 9 月 10 日 网传清华、北大等高校清真食堂摘牌改名 校园管理 0.4 万 17 9 舆论观点:总体来看,不论是从事件发酵初期,还是校 方回应之后,舆论的总体情况都偏向正面。网民发现“renmi” 的拼音后,大量网民以幽默的方式回应这一失误,包括将 “renmi 大学”戏称为“人咪大学”,还设计出“咪咪校徽” 等衍生物,这种偏向“调侃”的轻松氛围,一定程度上规避—4— 了对校方在管理责任上的追问。但也有部分网民对责任归属 和制度环节提出质疑,认为一枚字母的差错暴露的不只是校 对问题,更是学校管理机制方面的漏洞,如有网民直指“外 的方向,对所有高校都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对武汉大学而 言,此次事件首先暴露了活动策划执行流程的闭环缺失。开 学典礼作为每年面向新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重要仪式,从 方案设计、元素审核到现场落地,本应形成多环节、多层级 的校验机制。但红色圆形标签从设计定稿到粘贴使用,全程—7— 未有人察觉其可能引发的历史符号联想,说明策划团队既缺 乏“符号敏感性”的专业素养,也缺失“跨部门审核”的流 程保障。整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23 天前3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
..................20 (五) 关键节点亟待关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21—1— 前言 2025 年 8 月,高校领域舆情呈现重点突出,多领域舆情 高发状态。八月高校舆情整体呈现“爆点与常态并存”的特 点。一方面,个别极端事件凭借话题敏感性迅速“出圈”, 引发全国性关注;另一方面,一批涉及校园管理、学校收费 等的舆情虽热度有限,却在暑期与新学期交替期多点并发。 到电子厂实习、山东一大学生以“打暑期工”名义离校后身 陷柬埔寨园区等事件凸显大学生群体在就业领域面临的安 全和失权风险。 总体来看,性别平等、学术争议、就业等成为八月高校 舆情的重点、“燃点”。后续,面对九月的开学季,各大高 校一方面有待针对开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做好相 关管理工作,做好相关风险的前置预防工作;另一方面,也 有待持续对舆论场保持关注,并持续增强管理人员舆情意识, 完善相关舆情处置机制,做好“事后处置”准备工作。—2— 舆情分析:从当前舆论场大背景来看,近年来性别议题 已成为网络对立情绪最为敏感的触发点之一,“两性对立” 几乎常态化存在,网民在此类事件中往往以性别立场划线而 非事实本身作判断。本案在微博、贴吧、小红书、知乎等多 平台传播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典型的“性别对抗”叙事:部 分网友将杨某某视为“女性发声”的代表,强调对弱势群体 的保护;而另一部分人则将其视为“恶意诬告”的案例,放 大其个人学业、求职等信息,进行反向攻击。这种“立场先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1 月前3202505涉高校热点舆情
责任事故。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资深刑事律师付成晨表示该 事件是典型的民事侵权责任事故。根据《民法典》等法律法 规,学生处于学校的管理之下,学校是学生的安保义务人, 学校有义务在能力范围内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作为校 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对此事承担主要责任。事件引发 公众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讨论。遇难学生家境贫困(学费 尚未凑齐)、母亲在殡仪馆晕倒等细节,引发公众对弱势群 体权益保护的讨论,舆论呼吁严惩责任人,并要求校方承担 某峰的行为是导师权力过度集中、缺乏制衡的典型表现,师 生关系沦为“老板-员工”模式,学术资源与毕业权被导师 垄断,学生沦为“学术包身工”。舆论指出学生维权困难。 导师在学术评价、毕业审核中的绝对主导权,而学术霸凌多 通过“软暴力”实施(如课题署名剥夺、实验资源限制),7 取证困难。现行法律缺乏专门条款,学生维权依赖《教育法》 申诉条款,但缺乏操作细则,导致学生陷入“告发即自毁前 程”的囚徒困境。舆论质疑校方自查模式难以公正。此次事 处置建议:校方修订请假规则,提升校医室管理透明度。 校方应细化生理期请假标准,如允许每月 1~2 天无证明自 主请假,超出部分签署诚信承诺书,明确虚假请假后果。主 动公开校医室诊疗规范、请假审核流程,接受师生监督。校 方应保障学生权益,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校方应严禁校医室 非必要身体检查,明确诊疗边界,为因事件产生心理压力的 学生提供专业咨询,修复信任关系,校方应转变传统教育理 念,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诚信守规。校方强化问1000 魔豆 | 16 页 | 584.34 KB | 4 月前3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
.................................... 121 前言 2025 年 3 月,高校舆情多维度交织,既聚焦传统议题, 又呈现新的挑战。春季开学季校园安全隐患增加,多地宿舍 消防、食品安全等问题爆发,引发舆论热议,高校舆情预警 与应急处理机制不足的短板再次显现。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 酵,复旦大学对论文抄袭博士后的退站处理引发热议,舆论 呼吁强化学术监督与透明评价体系,强调诚信是教育公信力 铁上谎称华电学生,尾随女生拼车至宿舍楼,提出购买女生 袜子等不当要求后混入女寝并躲藏于厕所约 8 分钟。截至 3 月 18 日,清华大学未发布官方声明,华北电力大学亦未公 开事件处理进展。网友指控两校“捂嘴”压制热度,包括删 除社交媒体帖子、限制话题传播(如微博点赞失效、原帖屏 蔽)。部分声音批评清华“包庇”涉事学生,要求取消其保 研及评优资格。也有网民爆料华电在女厕所安全措施等方面 存在 存在不足、华电老师对此事处理态度消极等。舆情发展呈现 出复杂化趋势。此外,还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公开涉事的男 生的个人信息,号召网民向清华举报。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质疑“高学历≠高素质”,认为名 校过度强调学术成就,忽视道德教育。如网民评论:“禽兽7 不分学历高低”;舆论批评高校管理责任缺失,华电被批未 严格管理宿舍门禁,且事后压制舆论;清华则因未公开处理 涉事学生历史,被指“纵容劣迹”;舆论关注女性安全与维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4 月前3福耀科技大学首招成绩超双一流
(来源:清博智能 舆情君) 近期,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本科普通批投档分数线中, 首次亮相的福耀科技大学成为最大黑马。物理类 616 分的投 档线不仅超过省控线 246 分,更一举超越多所传统双一流高 校。福耀科技大学相关话题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 议,上榜百度热搜,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两千万。 (图片来源:百度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 一颠覆传统福耀模式的硬核吸引力 从福耀科技大学官网可以看到,福耀科技大学定 福耀的底气更来源于惊人的资源投入,首年 8 亿 元预算仅用于 50 名学生,每生均投入高达 1600 万元, 这种投入强度让传统高校望尘莫及。除此之外,学校 还投入 8 亿元打造实验室矩阵。与华为、宁德时代共 建 28 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西门子中国开放智能网联系 统底层架构用于教学。 与豪华配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亲民的收费:工科 类专业学费仅 5460 元/人·学年,住宿费(双人间) 1200 元/人 ·学年 ,远低0 魔豆 | 4 页 | 187.68 KB | 2 月前3关于大连工大拟开除李某某引发的舆情反思
——学生私德、校规边界与隐私保护的多重张力 近期,大连工业大学一则处分公告引发舆论风暴。公告 称,学校拟对学生李某某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理由是其与乌 克兰电竞选手“存在不正当交往”,此行为“有损国格、校 誉”。 来源:大连工业大学官网 随后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该事件,并在报道中同 样写出涉事学生大名。该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不仅引起舆 论关注,也引发网民关于高校管理边界、公私权界限以及道 私事,与国无关,远远谈不上“有损国格”,网民质疑学校 的校规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过时、不适宜的情况。其次,也有 观点认为,校方的处置疑似与“重大舆情风险”有关,而非 学生行为本身的严重性。正如《大众日报》评论指出的,校 方的顶格处罚,可能是认定此事是“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引发舆情,致使“国格、校誉”受损。舆论认为,这种基于 舆论压力作出的纪律处分,容易滑向“舆情驱动下的道德审 判”,而非基于事实与规则的正当程序。此外,有大量网民0 魔豆 | 5 页 | 355.33 KB | 3 月前3中学要求学生签“自残自杀免责书”引热议
诺 书的不当内容使其安全感骤降,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在 脆弱时刻因这份冷漠的“协议”陷入更深的绝望,严重阻碍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方面,声誉遭 受重创,社会信任崩塌,家校关系、师生关系陷入紧张与猜 忌的困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因此受阻。从教育行业 宏观角度看,引发公众对教育管理的质疑与担忧,降低教育 整体公信力,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教育者产生错 误 确应对困惑和压力,而不是通过回避责任来处理问题。 此外,即使从法律角度讲,这样的承诺书也不具备法律 效力,因为学校不能以任何形式规避在其管理范围内保障学 生生命安全的义务。一旦发生学生自残自杀等悲剧事件,学 校是否尽到了合理的监管、教育和疏导责任,才是判定其是 否应承担责任的关键,而非一份不合理的承诺书。 因此,学校在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应该采取更 加积极的措施,而非通过一纸承诺书来推卸责任。学校应承0 魔豆 | 7 页 | 426.36 KB | 9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