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
21 日 云南一学校医学生称被安排到 电子厂实习 暑期实习 384.1 万 8 8 月 13 日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学生宿舍收取空调租赁费 校园管理 223.8 万 9 8 月 21 日 网民称山东师范大学宿舍看广 告才能进 校园管理 215.3 万 10 7 月 31 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涨学费引 质疑 校园管理 58.5 万 二、典型案例分析 (一)典型案例分析 1.校园管理类: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 示自 己被录取为浸会大学的研究生,相关言论引发大量网民不满 和舆论情绪的反弹,并牵连出网传杨某某保研香港浸会大学 后被取消资格、武汉大学回应是否撤销对肖某某处分时称“等 上级安排”等次生舆情,并由此引发舆论场中关于性别对立、 程序正义、学术不端等多个话题领域的舆论风暴,舆情整体 呈现错综复杂的态势。 舆论观点:在本次事件中,舆论观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 化特征,在事件前期,杨某某的网络举报帖在互联网中迅速 化特征,在事件前期,杨某某的网络举报帖在互联网中迅速 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对肖某某的声讨;肖母公开回应后,舆 情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大量网民质疑杨某某“诬告”;—4— 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网民认为网传视频中难以判断肖某某的 实际动作,质疑其是借“湿疹”名义掩盖“性骚扰”之实, 否则为何肖某某在事件爆发出去不给予相关回应。一审判决 后,大量网民转向对杨某某的质疑,甚至部分网民直言其是 “诬告”,但在此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此事的意见也仍然呈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1 月前3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
成色情照................................................................................... 12 6.师德师风类:网民公开举报中南大学教授谭某兵嫖娼...... 14 7. 网络谣言类:岭南师范辟谣“岭南师大留学生陪读”.... 15 (二) 主要问题............................... 3072 万 8 7 月 13 日 副教授论文大量剽窃未上知网文章 学术不端 42 万 9 7 月 24 日 东北大学 6 名大学生企业参观坠亡 暑期安全 5307.6 万 10 7 月 24 日 网民公开举报中南大学某教授嫖娼 师风师德 4529.3 万 11 7 月 25 日 高分考生被厦门大学马来分校误录取 校园安全 3334.5 万 12 7 月 25 日 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 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正依照《工 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7 月 25 日,东北大学和中国黄金的官网都已经变黑。 舆论观点:对 6 名学生意外去世表示哀悼,质疑企业用 “溺亡”掩饰学生死亡真正原因,企图掩盖责任,呼吁查明真 相。舆论普遍对 6 名大学生意外坠亡表示哀悼,有网民称浮 选槽里面类似水泥搅拌机,泥浆中添加了大量的碱性腐蚀药 剂,人掉进去就会被腐蚀,根本不是溺亡,涉事企业是在玩—5—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2 月前3甘肃庆阳“校服维权”事件:从网络发声到司法纠偏的争议与反思
月,邓建国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讲述从发现儿 子校服起球褪色,到拍抖音维权遭行政拘留,再到经历离婚、 失业、确诊抑郁症,最后二审改判等经历,引发关注。 二、舆论聚焦 (一)媒体观点:在司法纠偏与权利边界中寻找平衡 肯定司法对程序正义的坚守。有观点认为,二审法院以 “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撤销原处罚,体现了司法对执法 行为的监督与纠偏,彰显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改判不仅为 邓建国的权利提供了救济,更对基层执法形成了规范警示。 公权应“人性”不“任性”,网民也需通过理性表达参与社会治 理,避免维权行为越界。 关注普通人维权渠道的堵塞。第一财经文章称,邓建国 选择网络发声,折射出线下维权渠道的低效——其反映的校 服问题并非完全不实(标签与检测结果不符确属事实),但 长期未获实质性解决,最终迫使他转向网络。“这位父亲只是 想让孩子穿上合格的校服,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成为媒体 对事件的典型概括。 (二)网民观点:共情之外的愤怒与担忧 质疑执法合理性,直指权力滥用。多数网民认为,邓建国的行为属于“合理监督”,警方以“寻衅滋事”处罚缺乏依据 且惩罚过重。抖音用户评论:“质疑校服质量是家长的正常权 利,发个视频就要被拘留?这处罚太离谱了。”不少人将事件 与“寻衅滋事成万能条款”的担忧关联,认为基层执法存在“用 权力压制合理诉求”的倾向。 同情邓建国遭遇,质疑赔偿合理性。针对二审判决的 3237.08 元国家赔偿,网民普遍认为金额与邓建国承受的离0 魔豆 | 6 页 | 248.25 KB | 2 月前3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
级本科 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营仪式,有网民晒出中国人民大学开 学典礼发的帆布袋上写的是“renmi 大学”。学生向校方反 映后,校方在开学典礼结束之前向大家道歉,称“实事求是 是人大的校训”,承诺三天后给所有人发一个新的袋子。 舆论观点:总体来看,不论是从事件发酵初期,还是校 方回应之后,舆论的总体情况都偏向正面。网民发现“renmi” 的拼音后,大量网民以幽默的方式回应这一失误,包括将 大学”戏称为“人咪大学”,还设计出“咪咪校徽” 等衍生物,这种偏向“调侃”的轻松氛围,一定程度上规避—4— 了对校方在管理责任上的追问。但也有部分网民对责任归属 和制度环节提出质疑,认为一枚字母的差错暴露的不只是校 对问题,更是学校管理机制方面的漏洞,如有网民直指“外 包偷工减料习惯了”,还有网民认为应当对相关责任人进行 处置,来为印刷错误导致的资源浪费负责。而在校方回应之 后,舆论最终落点总体偏向宽容。大多数网友更看重学校的 舆情分析:从舆情整体走向来看,中国人民大学“renmi 大学”帆布袋乌龙事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失误”到“化 解”的转折,最终形成了以调侃、宽容为主的舆论氛围,展 现出典型的正向舆情案例。事件初期,网民以“人咪大学” 等幽默方式回应,主动赋予错误轻松诙谐的网络二创氛围, 使舆情没有滑向对学校管理的激烈批评。但中国人民大学并 未就此将问题“一带而过”,而是及时回应,并引用“实事 求是”的校训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23 天前3关于大连工大拟开除李某某引发的舆情反思
克兰电竞选手“存在不正当交往”,此行为“有损国格、校 誉”。 来源:大连工业大学官网 随后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该事件,并在报道中同 样写出涉事学生大名。该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不仅引起舆 论关注,也引发网民关于高校管理边界、公私权界限以及道 德评判标准的深入反思。舆论争议之一:学生私德问题是否应被校方处理 该事件最先引发争议的是,校方处分依据未涉及明确违 法行为,而是将李某某与一名外国人之间的私人交往,定性 向意识形态化的危险边缘。此外,也有观点认为,本次事件 的起因是涉事男方在网络中传播私密视频,李同学是本次事 件中的受害者,不应当受此惩罚。 舆论争议之二:校规适宜性与处置原因真实性受质疑学校以“不正当交往”“损害国格”成为对李同学顶格 处分的根据,也引发舆论的严重撕裂。首先,有观点认为, 一个成年女性选择哪个国家的公民作为自己的性伴侣,这是 私事,与国无关,远远谈不上“有损国格”,网民质疑学校 的校规 的校规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过时、不适宜的情况。其次,也有 观点认为,校方的处置疑似与“重大舆情风险”有关,而非 学生行为本身的严重性。正如《大众日报》评论指出的,校 方的顶格处罚,可能是认定此事是“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引发舆情,致使“国格、校誉”受损。舆论认为,这种基于 舆论压力作出的纪律处分,容易滑向“舆情驱动下的道德审 判”,而非基于事实与规则的正当程序。此外,有大量网民 认为,校方在校规执行方面有自由裁量权,有权根据学生的0 魔豆 | 5 页 | 355.33 KB | 3 月前3长丰臭肉事件牵出校园食品安全问题,25所学校陷舆情风暴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84.78%;其次 中性信息,占比 14.10%;正面信息较少,占比 1.12%。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长丰”“臭肉”“食堂”“食 品安全”“校园”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舆论观点 媒体&专家观点 《潇湘晨报》:事关孩子饮食健康,多重视都不过分。 面对“食堂腐败”,只有做到“伸手必抓”,才能确保学生 吃饱吃好,才能让家长安心放心,才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 复。 临民事赔 偿的要求。 网民观点 一是有网民认为学校在食堂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没有尽到保障学生食品安全的责任。从食材采购、储存到加工环 节都存在问题,让变质臭肉进入学生餐桌,这是对学生健康 的严重漠视。 二是有网民认为承包食堂的企业没有餐饮服务资质却 能中标,且在食品储存、运输等环节严重违规,导致猪肉变 质变臭,质疑校方和涉事企业存在利益牵连。 三是有网民认为事件发生前,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监管 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至于问题长期存在并 最终爆发,要求对相关监管部门进行问责。 四是有网民不认可该事件的处罚结果,认为对学校的处 罚不够严厉,只是简单的免职和警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还有网民质疑对涉事副校长等相关人员的处理不明确, 没有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五是有网民认为近年来我国频发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质 疑校园食品安全制度形同虚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 不到位的情况。0 魔豆 | 7 页 | 297.67 KB | 1 年前3“95后”研究员四博士引关注,“注水”博士成焦点
75%占据主 流;其次是质疑其学历造假的负面信息,占比 14.29%;正面 信息较少,占比 0.96%,主要内容为网民赞叹是赵子健“学 霸”。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赵子健”“博士”“95 后”“学 历”“研究员”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舆论观点 媒体&专家观点 《新京报》:近些年,“水博”现象广受诟病。一些博 士项目因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学生不需要付出过多 精力就 做学问的真博士,而不是四处忽悠、专注于给简历“注水” 的“水博”。 网民观点 一是有网民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获得 4 个博士学位、6 个硕士学位以及众多社会兼职是极不现实 的,其中很可能存在学历造假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太知名的 海外院校的学位,以及在线课程获得的学位,其含金量和真 实性待考量。二是有网民认为该研究员可能是通过不正规途径获取 的学历,有机构可依据个人预算和出国时间“量身推荐”免 习 即可。一些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博士学位,从申请到录取再到 论文,都可花钱“助力”。 三是有网民认为该研究院知道赵子健的博士学位“注 水”,但为了研究院的声誉还是将其包装打造成“学霸神话”, 并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但最终被舆论反噬,此事件造成的 严重后果可能只能由赵子健本人背下。 四是有网民认为,赵子健能够获得这么多学位,不管其 含金量如何,至少说明他在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具备0 魔豆 | 8 页 | 295.04 KB | 1 年前3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4万工作引舆论热议
业”“高校”“卢女士”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网民观点 一是有网民对卢女士错失月薪 4 万的工作机会感到遗憾 和惋惜,明明持有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学信网却显 示为结业,这对她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是有网民强烈谴责校方行为,他们认为学校将毕业证 和学位证已颁发给卢女士,却拒绝修改学历的行为是拿学生 的前途开玩笑,校方也在此事上缺乏同理心。 三是有网民认为学历信息对于个人十分重要,学信网作 信网的信息与实际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相符。 四是学校声称卢女士不符合提前毕业条件且毕业证并 非依程序颁发,这让一些网民觉得卢女士的学历可能存在问题,有可能是她在校期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毕业证和学 位证。如果卢女士没有达到毕业要求,学校按照规定将其信 息登记为结业是合理的,不能因为卢女士的个人诉求就违反 规定。 五是有网民认为这起事件存在很多细节和疑点,需要进 一步调查和核实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双方都应该提供更多 加强对 学生信息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学历证书和学信网信息的准确 性和一致性。 四是引导媒体保持客观、公正的事件报道态度,避免片 面追求热点和点击率而进行不实报道或过度渲染。要准确传 达双方的观点和诉求,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引导 公众理性看待事件。0 魔豆 | 5 页 | 251.69 KB | 1 年前3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课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
数据范围:4 月 15 日 12 时至 4 月 16 日 14 时 热搜榜 周期内,#曲阜师大一学院课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话题 登上微博热搜第 28 位,话题阅读量高达 3177.5 万次。 媒体专家观点 一是新京报快评|别把大学生管成了中学生。不少大学 生带平板、电脑等进课堂,也是用来记笔记、拍摄 PPT、查单词、跑代码等,这些都可以大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此 数字化大背景下,大学完全禁止课堂使用电子产品,不仅背 听课,成为“低头一族”,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 学校采取此种方式,禁止学生在大学课堂使用电子产品,“只 是治标不治本”,还有可能引发质疑。 网民观点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课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这一规 定曝出后,引发了网民对于课堂纪律与学习自由、传统教育 与现代技术之间平衡的讨论。具体如下: 一是有网民认为现在大学生自控能力差,电子产品的使 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禁用电子产品有助 于减少课堂干扰,培 堂回归本质,更加专注于知识的传递和 学习 二是有网民认为此规定不适应现代教学方式,随着教育 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和在线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工 具,可以用来辅助学习,比如查找资料、记录笔记等。完全 禁止使用可能会限制这些资源的利用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学 习方式和效率,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相悖,不利于现代化 教学方法的实施。 三是有网民认为这一规定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需要考虑 到学生的实10 魔豆 | 6 页 | 369.79 KB | 1 年前3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
信息。湖南农业大学未直接回应,但配合调查。微博话题# 高校副教授出轨女学生#登上热搜,阅读量破亿。2025 年 4 月 10 日,搜狐平台利用 AI 工具修复并传播林某与罗某某的 旧照,进一步推动话题热度。 舆论观点:部分网友认为这只是单纯的个人道德出轨事 件;而另一部分网友坚信事件背后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罗某本科期间发表的三篇一区 SCI 论文,在林某“代写指导” 的质疑下,有学术成果不正当获取的嫌疑,这已上升至学术 提,再次聚 焦江协学的工作变动情况,进一步推动话题热度。部分网友5 呼吁公开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文件资料和决策依据,以增 强信息透明度,舆情出现反复波动,在网络上持续引发广泛 关注。 舆论观点:事件伊始,就围绕异物究竟是老鼠头还是鸭 脖产生巨大争议。官方坚持称异物为鸭脖,而公众依据视频 画面中的异物形态、特征,从直观感受上更倾向于认为是老 鼠头,双方各执一词,这种争议成为舆情爆发的核心矛盾点; 不当行为,如清华大学男生尾随华电女生并进入女宿舍偷拍、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虐猫致死男生被处分等均引发 热议。现就网曝清华大学男生尾随华电女生并进入女宿舍偷 拍一事进行分析。 事件概述:2025 年 3 月上旬,有网民爆料一名清华大学 本科男生于 3 月 8 日尾随华北电力大学(华电)女生进入其 宿舍楼,并在女厕停留偷拍。据当事女生描述,该男子在地 铁上谎称华电学生,尾随女生拼车至宿舍楼,提出购买女生 袜子等不当要求后混入女寝并躲藏于厕所约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4 月前3
共 32 条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