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4万工作引舆论热议
学信网显示结业错失月薪 4 万工作引舆论热议 近日,此前备受关注的“学信网显示结业女子错失高薪 工作案”迎来最新进展。据此前报道,卢女士称自己在 2002 年本科毕业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学信网 却显示为结业。这一信息差异导致她错失了月薪 4 万多的工 作机会。卢女士将母校诉至法庭,法院一审判决校方需在 60 日内重新处理其修改学信网信息的申请并予以书面答复,二 审维持原判。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 审维持原判。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 60 日内,校方仍以未 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等理由拒绝将学信网的结业状态改为毕 业。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0 月 24 日 11 时至 10 月 23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 2 千余条。据 监测数据,微博#学信网结业错失工作高校拒改学历#和#学 信网显示结业错失工作案迎新进展#两个话题登上热搜榜第 一位和第六位,从而带动该事件在今日 一位和第六位,从而带动该事件在今日 15 时达到讨论峰值 点,舆情还在持续发酵中。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81.36%,其次是微信和 APP 信息。 情感倾向占比图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谴责学校拒改学历的负面信息为主, 占比 68.27%;其次中性信息,占比 31.21%;正面信息较少, 占比 0.52%。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拒改学历”“错失工作”“结 业0 魔豆 | 5 页 | 251.69 KB | 1 年前3关于大连工大拟开除李某某引发的舆情反思
舆论争议之三:个人隐私保护失守,媒体角色错位 在本次事件中,不仅是校方公告中点明李同学的大名, 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也直接报道了李同 学的名字。很快,李同学的个人信息、网传的交往细节等信 息在网络上被大规模传播。在部分网络账号的“猎奇式揭秘” 中,她的私人生活被无限放大乃至污名化。这种围观式狂欢 不但严重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也折射出当前网络环境下媒体伦理的严重失守。 高校纪律处分是否应区分“公德”与“私德”? 对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建立在明确的校规校纪基础上,只 有在违反学校秩序、公共安全或触犯法律时,才有处分的合 理性。泛化“道德标准”容易使高校管理者拥有过多主观解 释空间,进而导致任意处分。 舆论驱动的处分是否违反公正? 若学生的处分是基于网络争议和社会舆情而非事实调 查和法律依据,那么无异于让“网络公审”替代校纪程序, 背离法治原则,更无助于对学生的保护与引导。0 魔豆 | 5 页 | 355.33 KB | 3 月前3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的三重舆情透视
驳回杨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 2023 年 10 月 11 日,杨某某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关于 我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受到性骚扰这件事情》,讲述自身遭遇: 今年 7 月,她在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自习时,遭到该校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一名男生性骚扰,并拍下男生“隔裤抓痒” 动作视频,要求男生当场写下道歉信。事发已经 3 个月,该 事件未得到解决。 2023 年 10 月 13 日,武汉大学发布处理通报,内容显示: 报》在报道中指出,反思此次事件,不仅需要谴责网络暴力, 而且有必要重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网络是非 观。 舆情焦点三:从情绪正义到制度正义,公众对法治公平 的深层渴求 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针对此事在微信公号中发文称,当 下的舆论场正处在一个“委屈者情绪”的时代,“委屈者情绪” 是破解这个时代舆论翻车与流量出圈的一个密码。杨某某一 开始在互联网的指控之所以饱受关注与同情,是因为她的受 害者身份0 魔豆 | 6 页 | 230.35 KB | 2 月前3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
极端高温背景下,青岛大学宿管员中暑身亡事件,与烟台南 山学院学生中暑送医的叠加效应,让舆论矛头直指高校在基 层劳动者与学生基本保障方面的失职,凸显高校管理层在资 源调配上存在的民生保障短板。四是高校声誉管理与虚假信 息治理的困境加剧。7 月下旬,“岭南师大为留学生配陪读” 的不实谣言在多个平台传播,引发大量误解和抨击。随后岭 南师范学院迅速回应并发声明澄清,但事件已对学校声誉造 成负面影响,反映出高校在虚假信息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尚不 超越个案回应,转向制度性重构,包括强化校企安全责任捆 绑机制、完善性骚扰认定和处置程序、推动校规制定的民主 参与、建立基层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与 应对虚假舆情的联动机制等,方能在舆情风暴中重塑高校公 信力,提升其在复杂社会结构中的应对韧性与治理能力。—3—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7 月,涉高校领域舆情中,安全问题不断冲击舆论场, 东北大学 6 名学生坠亡、上海交大校内冲突等安全事件引发 舆 大学同学、小学同学及中学老师。部分女性与该男生关系亲 近友好、部分仅为他的点头之交或只有一面之缘,均未授权 该男生使用个人照片。7 月 13 日,有媒体报道称,香港大学 12 日就此事回应称,已向被投诉的学生发出警告信,并要求 该学生向受影响同学正式道歉。香港大学还表示,校方已经 与受影响学生沟通,基于保障学生福祉考虑,在多方面作出 适当安排,包括课堂安排。校方处理有关事件时一直根据《香 港大学条例》、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并重申大学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2 月前3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
校园管理类: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 事件概述:2023 年 10 月 11 日,武汉大学杨某某在微信—3— 公众平台发布《关于我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受到性骚扰这件事 情》,称当年 7 月,她在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自习时, 遭到该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一名男生性骚扰,并拍下男生“隔 裤抓痒”动作视频,要求男生当场写下道歉信。事发已经 3 个月,该事件未得到解决。2023 年 10 月 13 日,武汉大学发 育领域清朗环境的强烈期待。网络传播放大舆情:情绪先于 事实的“标签化”效应。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爆料内容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机制实现快速扩 散。事件初期,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公众容易被碎片化信 息裹挟,形成情绪化表达,进而推动舆情升温,放大事件影 响。同时,“5 万”“学生买单”等标签激活了公众对高校权力 不对等的既有认知框架,导致事实核查被情绪洪流淹没,形 成“先定罪、后求证”的舆论导向。高校公信力的“信任赤字” 7.校园管理类:大连科技学院停发教职工薪资 事件概述:近日,网民发帖称大连科技学院全员停发工 资,开学面临停摆,引发关注。在帖文评论区一封落款为“大 连科技学院工会委员会”的《致全体教职员工一封信》(落款 时间为 8 月 5 日),微博话题#大连一高校被曝全员停发工 资#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五位。在信中提到,在未收到任何法 律文书和通知的情况下,学校各类相关账户被大连市中级人 民法院冻结,致使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1 月前3幼儿园园长竟偷拍小朋友如厕,儿童隐私谁来保护?
发布通报进一步推动舆情热度攀升,并在 9 日 11 时到达舆情峰值点,随后舆情逐渐下降。 平台类型占比(左)和媒体类别占比(右) 从平台类型来看,微博平台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49.53%;其次是 APP、视频和微信等平台。从媒体类别来看,本次事 件主要是个人用户参与,占比 52.01%;其次是新闻媒体,占比 17.88%。 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 热门文章列表 从“江西一幼教机构卫生间发现摄像头”事件的热门文章情况可0 魔豆 | 5 页 | 730.00 KB | 10 月前3MCN黑手伸向校园,大学生签约被索26万天价赔偿
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时间走势图 数据显示,12 月 3 日,央视新闻在微博平台发布报道后, 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当日晚间,微博话题#网红公司盯上在 校大学生#登上微博热搜榜第 6 位,推动形成本次舆情的信 息数量峰值;12 月 4 日,#不良 MCN 以打造网红为名赚违约 金##央视曝光 MCN 包装素人网红陷阱#等话题也先后登上微 博热搜榜单,带动话题热度再度上升。截至 12 月 4 日 150 魔豆 | 4 页 | 208.35 KB | 10 月前3学生因白事凌晨请求开门被拒
导致原本已经回落的信息热度短暂回升。11 月 26 日,该事 件在各大平台仍有一定讨论热度。 信息渠道占比 从平台信息占比来看,微博是该舆情发酵最主要的平台, 其次是视频、APP、头条号,网页和微信两个渠道占比较小。 具体比例见上图。极目新闻在微博平台进行调查 此外,极目新闻在微博平台进行调查显示,5929 名网民 在“如何看待学生家里办白事凌晨请假宿管未开门”一事中, 94.4%网民选择“同情学生,校园管理应更人性化”。0 魔豆 | 5 页 | 258.19 KB | 10 月前3中学要求学生签“自残自杀免责书”引热议
20 时达到舆情传播峰值,随后舆情逐渐下降。 平台类型占比(左)和报道情感占比(右) 从平台类型来看,微博和 APP 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 阵地,占比分别为 49.64%、30.59%;其次是微信、网站和 短视频等平台。从报道情感情况来看,本次事件以质疑和指 责学校行为为主,负面报道占比 62.78%;其次是教育局的通报信息,中性信息占比为 35.49%,持正面观点的占比 1.73%。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0 魔豆 | 7 页 | 426.36 KB | 9 月前3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公开透明、落实到位,公众很可能会认为校方只是“暂时安 抚”,从而引发新一轮质疑。此外,校方若能在制度上完善 录取审核机制,在管理上建立包容支持体系,并主动向社会 传递包容教育的价值观,方能真正化解此次危机,重建公信 力。 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是核心问题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劝退自闭症学生这一事件,不应仅 仅归咎于学校一方。校方的举措固然在程序监管和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但这一事件更暴露出特殊教育在实际操作中0 魔豆 | 5 页 | 218.72 KB | 1 月前3
共 16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