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案与死缓判决引发的司法公信质疑
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案与死缓判决引发的司法公信质疑 一、案件简要回顾 田永明强奸其嫂赵某某未遂后,因担心事发,于2002年持刀行凶,致见义勇为者刘铭富当场死亡 赵某某轻伤。此后潜逃20年,2022年被捕。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田永明死刑,缓期两年执 行。2025年7月22 “ ” 日,云南省高院二审开庭,检方建议维持死缓,被告仍以 自己也是受害者 为辩 “ ” 词,声称赵某某 推其上刀 推其上刀 ,未获采信,案件将择期宣判。 “ ” 与此同时,刘铭富家属以 救助对象理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为由,向赵某某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132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舆论为何质疑法院判决? 1. 死缓是否过于宽纵? 案件性质极其恶劣:被告因性侵未遂而行凶杀人,且目标是完全无辜、为他人出手相救的见义勇 为者。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报复与极端恶劣社会影响,按通常刑事司法实践,理应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舆论普遍担心 宽缓化倾向 削弱法律震慑力。若本案 最终维持死缓,可能进一步损害司法公信。 三、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1. 法律层面的依据 “ ” 从严格的民法逻辑看, 因他人行为受益者 需适度承担补偿义务有一定法理依据。刘铭富是因保 “ ” 护赵某某而丧生,其家属索赔可被视为一种 救助受益补偿 。 2. 舆论为何普遍反对?伦理上难以接受:赵某某本身是性侵受害者,并且在案件中也遭受了人身伤害与精神创伤,让她110 魔豆 | 4 页 | 12.69 KB | 3 月前3老人药店晕倒无人扶应理性对待
过立法手段明确相关责任划分,为好心人提供法律保障,减 轻或免除因救助他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风险,从根本上维护 救助人的正当权益,从而引导社会风气的整体变化。 四是加大对恶意索赔行为的打击力度。从司法实践中打 击恶意索赔、讹诈现象,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并建立和完善见义勇为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0 魔豆 | 7 页 | 193.05 KB | 11 月前3“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调查通报的核心争议与逻辑漏洞
通报称李某某当日到派出所报警时,民警查看行车记录仪 视频后认为“未发现肢体冲突和财物损失”,故定性为“一般 纠纷”,建议协商处理。 质疑点: 李某某明确指控侯某某“亮证威胁”,若涉公职人员滥用 职权或伪造证件,已超出民事纠纷范畴,警方未启动初步核查 程序涉嫌失职。 民警仅以“无肢体冲突”为由拒绝受理,却忽视《治安管 理处罚法》中“威胁恐吓”“侵犯个人信息”等非暴力违法情 形,执法标准是否片面? 2.“套牌 民警上门施压的实质是否是公权私用? 通报辩称民警系“应侯某某请求陪同调解”,但承认在电 话中直接向李某某转达“删除视频、道歉”要求。 定性有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 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 德的方式公开前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个人信息,或者公开 该信息侵害权利人值得保护的重大利益,权利人请求网络用户 无名无姓无电话,这个车牌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跑,是不是值 得保护的个人敏感信息,值得打问号),其行为既然受最高法 文件保护,警方难道一点不懂? 程序违规:民警是否将私人诉求包装为“民事侵权”警告, 混淆执法与民事调解边界,且未告知李某某可拒绝调解,涉嫌 滥用权威施压? 行动合理性缺失:深夜携涉事方人员持强光手电惊扰老人, 是否与“调解”目的严重不符,反而符合“威慑逼迫”特征? 2.涉事证件管理问题追责避重就轻0 魔豆 | 3 页 | 170.71 KB | 2 月前3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中央巡视+官员频落马,广西政治生态遭舆论审视 8.通报个别用词有待商榷,真相之上须换位共情 9.《行政处罚决议书》隐私区别对待再掀波澜 10.强关联“路虎女”“奔驰石头姐”,加深群体记忆 11.高度重视民事纠纷涉公权引网络热议事件 12.加强党员干部家教家风建设第2页/共26页 二、事件概述 7 月下旬,广西防城港发生“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 路”事件。8 月初,事件经当事人网上曝光,引舆论热议。 仅主动靠边 避让,下车要求倒车让路并亮出“行政执法证”。未果, “奔驰女”说出李某某家庭信息,引发公职人员侵犯公民 隐私猜测。 7 月 24 日至 30 日 李某某报警,警方以“一般民事纠纷”为由拒绝受理,建 议协商或通过纪委等部门反映解决。 李某某拨打防城港 12345 热线投诉,得到“是个人素质问 题,处理不了”答复。 7 月 31 日 李某某制作无马赛克视频发布网上,引关注 要求删除视频,两种受理行为的差异给社会公众营造出 执法标准双重性的质疑与强化“奔驰女”特权身份的心理 暗示。舆论呼吁对此种程序正义沦为“可伸缩的橡皮筋” 的现象,通过第三方介入监督,明确公权介入民事纠纷的 法定边界等刚性约束,确保公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以 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三)对个人信息安全表达忧虑(约 15%) 事件中,“奔驰女”一方仅凭车牌即精准报出李某某第21页/共26页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1 月前3未成年人“自愿” 不是商家的挡箭牌
之 门外。这么做既落实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也可有效规避 违法侵权风险。 未成年人“自愿”不是商家涉未文身的挡箭牌。文 身不属于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以未成年人“自愿” 为生效要件。揆诸既往案例,文身纠纷中的未成年人多为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文身的负面影响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控制和辨别范畴。即便未成年人自愿选择文身服务,自愿与 商家达成服务协议,只要其父母等监护人不知情、不同意、0 魔豆 | 3 页 | 114.37 KB | 4 月前3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
罪的,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其进行 政处罚,也可以根据教育部等相关规定,对其记过处分、取 消导师资格、撤销教师资格等,所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也 应被问责通报。此外,当事女生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涉事教师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网友观点 一是网民普遍赞扬女博士的勇气和决心,认为她在面对不公和侵害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为自己和其他 可能受害的学生发声。同时也对女博士的遭遇表示同情,认6 魔豆 | 5 页 | 291.55 KB | 1 年前3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常态化展开责任配置制度的立改废工作。最后,网络舆情治理应摒弃“立法万能主义”倾向,通过司法判例及时回 应治理需求,拓展敏捷配置的司法供给。 网络舆情还涉及民法、行政法和刑法规范的协调问题,应当坚持“责任分明、程序衔接”的原则。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构成要件、法益保护上差异较大,这是因为民法、行政法和刑法承担的治理功能不同,因 此三种责任的追究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独立进行、互不干涉。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机制。对行政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时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对刑事责任追究过 程中发现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应追究行政责任的,及时衔接启动行政责任追究程序。行政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 现属于民事纠纷的,及时告知涉案组织和个人通过民事纠纷解决程序主张权利。 (二)全过程治理:网络舆情阶段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1.事前引导: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实现柔性治理 在网络舆情萌芽阶段,政府主要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其核心 角色,这使得政府 具备成为平台和公民纠纷居中裁决者的条件。在现有制度下,网络平台作出对网络参与主体的账号封禁、不实言 论删除等决定,网络参与主体只得向平台提出申诉,或者根据用户协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裁决制度 的引入增加了公民寻求权利救济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途径,突破了网络平台争议方和裁决者的双重身份优势, 增强了纠纷解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其二,政府的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具备专业性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2 月前3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
案牵涉性同意权、彩礼等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订婚 发生关系后第 4 天女孩控告强奸# 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 超 5 亿。 2025 年 3 月 25 日二审开庭,上午 9 时进行刑事部分, 下午 3 时进行民事部分,但未当庭宣判。据媒体报道,男方 在庭上坚称无罪,庭审中情绪激动,两度哭诉冤屈;女方未 出庭,仅通过母亲发声否认骗婚并坚持指控。#订婚强奸案 ##订婚 3 年未结婚女方被要求返还 18 万#等二十余个热搜登0 魔豆 | 4 页 | 98.10 KB | 6 月前3广东夫妻互查财产何时能够全国推行
向“治理”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 效果,还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4、互查必须是在“特定情境下”夫妻互查财产并非无限制的权利,而应当在特定情境下行使。 根据法律实践和社会需求,互查财产应当主要适用于涉及民事、 刑事纠纷,或者离婚、再婚、扶养赡养等财产再分配等重大时机。 在这些情境下,夫妻一方对另一方财产状况的查询需求更为迫切, 也更容易引发财产权益的争议。因此,明确互查的适用范围,有 助于平衡0 魔豆 | 5 页 | 233.40 KB | 7 天前3警惕武汉大学舆情转移引发涉政涉稳风险
建立高校治理问责制,及时完成撤销处分、道歉等整改。推 行派驻学生权益保障专员制度,将权益保护纳入高校绩效考 核。三是建立诬告行为惩戒与权利救济平衡机制。在相关法 律中增设诬告认定与追责条款,明确性骚扰指控法律边界, 依法追究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者纳入个人诚信档案。法 院驳回诬告诉讼时同步出具无过错认定书,高校据此撤销处 分,并建立“诬告受害者升学保障机制”。妇联与司法部门 联合发布维权指南。 四是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舆情引导平台。积极构建“政100 魔豆 | 5 页 | 193.78 KB | 1 月前3
共 14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