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法律与伦理质疑
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法律与伦理质疑 一笔笔被银行单方面定义为“不动”的小额财富,正以安全 之名被“清理”,而众多账户主人对此却可能一无所知。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 理工作。这些账户普遍被定义为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银行 卡。 来源:AI 生成 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在公告中称,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强个人银 行结算账户管理,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但在这看似合理的背后,0 魔豆 | 6 页 | 548.90 KB | 2 天前3为什么广铁长沙这份情况回应被大量质疑
为什么广铁长沙这份情况回应被大量质疑 来源:墩墩舆情课工作室 作者:墩爸 大家好,我是墩爸。应读者留言,点评下这份情况通报。 讲真,情况通报中“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 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这个没有兼顾旅客代入感的定性 表述,及客观上社会各方对“闷热”“窒息”这类直观感受 本就存在“标准偏差”,再加上“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 砸车窗—列车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未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 被砸破—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责任归因 的叙述方式,必然引起舆论的情绪逆反,毕竟无论怎么讲, 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都不该受到批评,更何况长达 3 小时之久。这应该就是这份情况通报为什么备受各方质疑、饱 受舆论谴责的最主要原因。结合个人观察和分析,提供几个 事件判断,以供读者参考。 1.应急预案缺乏实操演练是乘务人员不敢擅自做主的深 层次原因。事实上,这不是广铁长沙一家的问题,大多数企0 魔豆 | 4 页 | 260.24 KB | 3 月前3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案与死缓判决引发的司法公信质疑
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案与死缓判决引发的司法公信质疑 一、案件简要回顾 田永明强奸其嫂赵某某未遂后,因担心事发,于2002年持刀行凶,致见义勇为者刘铭富当场死亡 赵某某轻伤。此后潜逃20年,2022年被捕。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田永明死刑,缓期两年执 行。2025年7月22 “ ” 日,云南省高院二审开庭,检方建议维持死缓,被告仍以 自己也是受害者 为辩 “ ” 词,声称赵某某 推其上刀 推其上刀 ,未获采信,案件将择期宣判。 “ ” 与此同时,刘铭富家属以 救助对象理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为由,向赵某某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132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舆论为何质疑法院判决? 1. 死缓是否过于宽纵? 案件性质极其恶劣:被告因性侵未遂而行凶杀人,且目标是完全无辜、为他人出手相救的见义勇 为者。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报复与极端恶劣社会影响,按通常刑事司法实践,理应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罪行极其严重,民愤极大 的死刑适用标准。受害者家属明确表示难以接受死缓判决,并呼吁 重审。 潜逃二十年未影响量刑? 田永明在案发后长期潜逃,甚至试图规避追责,这一情节并未在量刑中充分体现加重处理,亦令公众质疑。 2. 被告辩词荒谬却未获严厉驳斥 “ ” 被告以 嫂子推其上刀 辩解,其逻辑极其荒唐,舆论认为法院应当更有力地予以反驳和揭示,而 “ ” 不是仅仅 采信证据予以否定 。 “ ”110 魔豆 | 4 页 | 12.69 KB | 3 月前3第一批“AI”公务员上岗后,安全风险与舆论质疑不容忽视
第一批“AI”公务员上岗后,安全风险与舆论质疑不容忽视 一、事件概况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上线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 DeepSeek 开发的 AI 数智员工,首批 70 名已“上岗”,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此次上线的福田区政务大模型 2.0,以全尺寸 DeepSeek R1 作为底座,开展本地化细分领域训练,同时构 建了覆盖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历史案例等专属知识库,为 基层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库支持和工作辅助,其公文格式修正 料该走哪些流程,AI 直接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还没有不耐烦这 些臭毛病”。 二是有网民担忧伴随 AI 在更多工作岗位的应用,将冲击 人类就业。如有个别网民称,AI 的尽头是失业,甚至有网民 质疑“本来就人多,还要搞这种内卷”。但也有网民指出, 人类的科技进步只会让人类劳动者越来越从繁重的重复性 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具有人文意义的工作仍然需要人 类来完成。 三是有网民担忧数据安全 策 结果的公正性。因此,如何确保 AI 系统的透明度、可追溯性, 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数据安全,是这一技术推广过 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网民关于 AI 或冲击人类劳动者的质疑并非无 的放矢,此前,百度在武汉等地投放萝卜快跑无人汽车,就曾引发当地的出租车司机等群体集体抗议,带来舆论争议。 对此,一方面,社会需要提前布局,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 职业转型机会,积极帮助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另一方面,0 魔豆 | 5 页 | 209.02 KB | 7 月前3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行业积弊未除致舆论质疑不休
救护车 800 公里收费 2.8 万元,行业积弊未除致舆论 质疑不休|食点药闻 (文稿内容转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热点话题排行 TOP5 数据周期:2025.6.15-6.21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案例概述】 6 月 16 日,江西的唐先生向潮新闻反映,其今年 4 月将身患重症的孩子从 江西省儿童医院转运至上海某医院,800 公里路程被救护车司机收费 2.8 万元, 费用转入 万元救护车收费是否合理”的争议,支持方从成本角度,以配备并 使用 ECMO、医护团队及夜间驾驶等为由,认为 2.8 万元收费合理。反对方参照 紧急救援中心 1.1 万元的收费标准,质疑价格虚高,认为应公开收费明细与定价 依据,以消“天价收费”质疑。 围绕对患者家属投诉行为的争议,有观点从救治过程的视角,认为主治医生 积极推动转院、协调资源,承担较大责任风险,家属投诉或打击医护积极性,影 响后续类似患者的 入个人账户,认为此举违反经营服务规范,涉嫌利用家属焦虑“趁急牟利”。 围绕江西省儿童医院与赣医医院的关系,有网民猜疑双方存在利益输送,认 为医生可能从中间拿回扣;亦有网民聚焦转运流程合规性,质疑转运前患者家属 对转运机构性质、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是否充分知悉,以及民营机构收费明细是 否经过审核,是否存在模糊定价、随意收费等问题。 此外,还有网民围绕产生此种“天价”收费的原因展开讨论,认为官方缺乏统0 魔豆 | 4 页 | 328.73 KB | 3 月前3公职人员酒驾逆行致4死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官方通报避重就轻模糊重点。有网民指出,官方通报只称四名政府工作人员酒后“未靠道路右侧行驶”“与 重型自卸货车相撞”,事实上就是四人酒后逆行造成惨剧, 质疑该通报利用春秋笔法模糊政府工作人员在事故中的责 任,包庇涉事人员。 二是质疑媒体报道偏颇。11 月 6 日,《新京报》发布对 该事件的报道,标题为《知情人士:4 人刚上班不久 肇事车 辆司机被控制》。大量网民质疑该媒体报道过于偏颇,将责 五是个别网民关联历史事件质疑政府乱作为。有网民关 联“赋红码”等事件,质疑当地政府权力被滥用,本次涉事 的大货车司机或也被处置。 六是呼吁严厉打击酒驾现象。有网民指出,酒驾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应当继续坚持对酒驾的严打,决不能放松 管制。 研判分析: 官方通报应当有的放矢维护自身公信力 在本次事件中,事件本身并无过多引发争议之处,大量 网民聚焦的是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对事件的描述,质疑官方 和媒 公职人员本应当较普通民众更加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安 全,在本次事故中却酒驾逆行,酿成参与,叠加官方通报的 “春秋笔法”,引发了舆论的质疑,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造成 严重打击。 舆情建议: 一是后续及时通报案件审理情况。通过事故调查与信息 公开,明确事故中各方责任划分,缩短舆情处置周期,避免 舆情持续扩大化,各类质疑声量扩散,进一步损害官方公信 力。 二是地方有待加强公职人员管理。尤其要对公职人员在遵纪守法、个人道德等多领域提高标准,从而维护官方整体0 魔豆 | 6 页 | 210.80 KB | 11 月前3游客在昆明出境被索要“烟钱”
该事件也引发大量网民跟帖评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 方面: 一是质疑公职人员知法犯法。认为从媒体报道看,索贿 人员确系警察身份无疑,质疑执法部门出现“败类”,知法 犯法,损害群众利益,破坏警察队伍整体形象。 二是关联地方财政困境质疑公权力“无序扩张”。有网 民认为,当前各地的地方财政越发紧张,也因此导致了一些 公权力无序扩张,通过罚款、索贿等方式违规变现,呼吁对公权力进行限制。 三是质疑该警察行为并非个别现象呼吁严查。有网民认 有网民认 为,据发帖博主及其余爆料网民的信息,索要 100 元“烟钱” 行为或已经 长期存在,质疑该警察借此已经收取大量金额, 呼吁对该警察违规行为,以及其余人员是否存在类似行为进 行严查。 四是关注湖南警察“跨区执法”。有网民质疑,湖南警 方能够在昆明“执法”,甚至个别网民质疑或是“假警察”。 也有网民指出,近年东南亚地区电信诈骗现象严重,的确存 在其余地区派遣警力在昆明进行联合执法的现象。 警方迅速介入处理有效避免舆情持续发酵 涉事博主 10 月 6 日发帖反映被索贿引发关注,10 月 7 日就再度发帖称,长水机场及湖南警方已经介入,退还涉事 金钱的同时还承诺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避免了网民将对涉 事警察个人行为的质疑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体警察系统的质 疑,有效安抚了公众情绪。在传统观点中,突发事件的舆情 处置有“黄金 24 小时”的说法,本次事件也表明,及时有 效的回应和处置是平息舆情的关键。 公信力不可玩笑,后续仍有待详细通报从而形成舆情处0 魔豆 | 6 页 | 299.48 KB | 1 年前3西贝舆情复盘分析报告
战略误判:误将消费者质疑视为敌对行为,以“战斗” 取代“沟通”激发舆情矛盾。 社交媒体上,罗永浩发文质疑西贝菜品为预制菜后,创 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强硬回应“西贝门店 100%没有预制菜”, 并宣称“一定起诉罗永浩”,甚至公开其消费明细(5 人消 费 830 元),试图以法律威胁压制舆论,随后,网络爆出, 西贝内部召开“1.8 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的全员大会, 此举将消费者质疑定性为“敌对行为”,进一步强化对抗姿 传播节奏。 罗永浩在微博平台发起质疑,贾国龙却选择在抖音回应,短 视频平台用户更关注直观内容而非观点辩论,跨平台沟通导 致回应“传不到受众眼前”,最终使应对无法触达关键场景、 化解核心疑虑,进一步放大各平台负面传播效应。 (四) 公关策略系统性失灵:专业缺位致舆情升级 1.执行翻车:“自证”变“自爆”暴露管理漏洞,反成 舆论靶心。 为回应质疑,西贝开放后厨直播,试图以“透明”姿态 如在遭 到质疑初期,公司与部分门店曾强硬声称“所有菜品非预 制”,试图与“预制菜”划清界限,然而被网友挖出贾国龙 2022 年公开表示“预制菜才是餐饮业未来”的视频资料,形 成强烈对比,构成“回旋镖”效应,消解了声明的可信度, 令公众认为西贝“隐瞒实情、欺骗消费者”。同样,西贝在— 9 — 其官方微博发布的道歉信中,“顾客虐我千百遍”等不当表 述也引发争议,被公众质疑缺乏诚恳、持续回避核心问题、0 魔豆 | 16 页 | 1.01 MB | 27 天前3烈士墓碑被绑电线杆
度形成第二个舆情信息高峰。 从信息渠道来看,APP 是本次舆情发酵的主要平 台,占比高达 37.24%;此外,视频、微博和网页的信 息也相对较多。从网民情感倾向来看,负面信息占据高达 58.39%, 大量网民质疑地方有关部门对烈士墓碑管理不善;此 外,中性信息也相对较多,占比 38.52%,此部分内容 主要为北京日报等媒体转载发布当地政府就此事的回 应。此外正面信息较少,占比仅 3.09%,个别网民认 了舆论关切,体现了政府对烈士的尊重和关怀。 四是质疑官方通报情况不可信。有网民认为从墓 碑信息看,烈士牺牲时年仅十九岁,至今已经近八十 年,质疑其所谓“亲戚”关系难以考证确认,且即便 是亲戚,移动家人墓碑也不合常理,质疑该政府发布 此通告是为推卸责任。 五是有网民认为,舆论场中存在大量“胡乱猜疑、 故意抹黑政府”情况,呼吁对舆论加强引导。 研判分析: 从网民观点可看出,目前舆论场中出现一种对官 方的质疑声。事实上,从舆论本身发展过程来看,当 地政府在视频流传当天就关注到了网络舆情,并在当 天晚上进行了相对详细的情况通报,有效回应了舆论 关切。但相关通报仍然招致部分网民的质疑,导致舆 论出现了分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通报缺乏可信细节,如通报中称移动墓碑人员系烈士亲属,而 这一点被网民与烈士的年龄、去世时间等相关联,从 而引发了新的质疑。其二,官方公信力有待修复,近 年来,我国官方在处置部分舆情事件时,采取的不当 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透支了官方的公信力,导致0 魔豆 | 7 页 | 362.25 KB | 11 月前3甘肃12岁女童遭多人强奸未立案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警方未立案行为涉嫌渎职滥权。大量网民对警 方最初未立案的决定表示强烈质疑和不满,认为面对如此严 重的犯罪事实,警方应当迅速立案侦查,而不是以“无犯罪 事实发生”为由不予立案,认为办案民警在处理此案时涉嫌 渎职、滥用职权,甚至可能存在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 二是质疑涉案人员或存在“背景”。有网民认为,不予 立案,或是因其存在“背景”,让警方包庇维护,质疑公权 力沦为私人工具。 康的成长环境。因此,此类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行为, 应当重处置,而非轻轻放过。 六是质疑我国司法、执法部门不作为。有网民指出,当 地有关部门在出现网络舆情后才迅速介入处置,质疑我国司 法、执法部门“按闹分配”,只重视网络舆情,导致民众无 法通过正常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网络维权现象愈发频繁。 七是质疑我国法律存在滞后对女性权益保护不足。有网 民关联“天一案”等进行探讨,认为女性创作虚拟作品却获 月,举报信在网络流传后,当地迅速反应,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犯罪嫌疑 人进行逮捕。但这也恰恰证明了地方执法部门并非“没有能 力作为”,而是“不愿作为”,只有面对舆情压力,才能迅 速反应,这显然将招致舆论的进一步反弹和质疑。 其二,从舆情发酵过程来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开 展长期的维权行为,需要付出相对高昂的代价,也面临经济、 社会等多方面的较大压力,也因此,一旦舆情在网络爆发开 来,网民普遍对维权人报以同情心态,进而对涉事的官方部0 魔豆 | 7 页 | 221.42 KB | 11 月前3
共 15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6